上海,是一块让外资家电零售商心痛之地
丁磊 陈时俊 上海,是一块让外资家电零售商心痛之地。 2月28日,在位于上海市淮海路的万得城在华首家门店淮
丁磊 陈时俊
上海,是一块让外资家电零售商心痛之地。
2月28日,在位于上海市淮海路的万得城在华首家门店淮海路店内,空荡荡的货架旁,挤满抢购甩卖商品的消费者。
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欧洲排名第一的万得城(Media Markt)门店,在一个月之后,将迎来关门歇业的命运。在大幅的促销广告牌下,销售人员喊出“清仓”。
27日晚间,万得城电器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浦绍博(Frank Bussalb)向中国市场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2013年3月11日,公司将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万得城上海淮海店将作为主要的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营,直至4月30日关闭。
继百思买(Bestbuy)于两年前关闭在华所有自建门店之外,万得城是第二家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的世界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巨头。浦绍博将门店关闭的原因,归结为无法承受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与百思买退出时说法一致。
步百思买后尘
后续所需投资过于巨大,而中国市场竞争目前又过于激烈
两年前,万得城以一身“贵族”气质落户上海。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创始人Kellerhals和Stiefel家族共同持有万得城中国75%的股份,台湾地区巨贾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则持有剩下25%的股份。2010年11月,万得城中国在上海淮海中路537号开设首家商场,正式进入中国。
麦德龙旗下电器销售公司Media-Saturn集团首席执行长罗兰·怀斯2010年5月表示,至2012年在上海投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开设10家门店,其后逐步向其他城市发展,计划2015年开出100家门店,发展区域将主要集中在中国一线城市。
该计划由于麦德龙的处境而发生变化。2012年10月,麦德龙发布盈利预警,并导致穆迪和标准普尔纷纷下调该公司评级。路透社曾报道称,在德国亿万富豪、万得城创始人埃里希·克勒哈尔(Erich Kellerhals)宣布将清空万得城中国公司股份后,麦德龙进一步受到打击。2013年1月中旬,麦德龙宣布了不再继续万得城电器在中国的业务活动。
浦绍博说,经过两年的试验期,公司董事会认为,如果想要达到在中国可以盈利的规模及业务量,后续所需投资过于巨大,而中国市场竞争目前又过于激烈,因此决定退出。
浦绍博称,关店决定由两大股东做出,他个人认为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万得城中国的上海总部和7家门店共有750名员工。浦绍博已就关店事宜与员工进行了沟通,并称所有员工将得到优于国家劳动法的补偿。
2011年2月,百思买突然关闭自建门店撤离中国,使得消费者对外资零售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由此,在质疑声中进军中国的万得城此番退出似乎并无多少意外。
山田电机是下一个?
“山田电机的门店四周全是竞争对手的门店,而现实的消费情况极差”
日本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巨头山田电机的处境,也异常尴尬。
2月26日,本报记者接到业内人士爆料称,山田电机正准备关闭位于南京市新街口的门店。该人士猜测称,以此为契机,山田电机可能会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2012年3月,山田电机曾雄心勃勃地涉足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的核心腹地之一——南京市场。该举动被解读为向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商苏宁电器[微博](6.52,-0.11,-1.66%)(002024.SZ)发出挑战。
然而,山田电机门店的运营状况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位熟悉南京零售业人士称,“山田电机的门店四周全是竞争对手的门店,而现实的消费情况极差,简直可以称为‘门可罗雀’。”
另外一位家电零售业内人士称,山田电机进入苏宁电器的腹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在新街口的门店租金极其昂贵,相当于一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2011年,开辟中国市场第二家门店之时,山田电机创始人山田升向本报记者表示,未来3年,将在中国开设5家门店,已经开设的沈阳店经营状况超过预期,希望在未来两年内能够实现盈利。
不过,本报记者获悉,2010年底开设的沈阳门店,以及天津门店经营状况好于南京门店,但是,即便是沈阳门店也没有最终达到正常门店的理想预期。
山田升称,在商品经营上,山田电机采取的是买断式经营的模式,在门店中,山田电机不设有厂商促销员;商品配置上,除家电产品,山田电机还准备了包括化妆品、玩具在内的百货商品;在厂商关系上,山田电机不对厂商征收额外费用,并且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会打破苏宁和国美两大巨头垄断。
上海另一家大型外资零售商负责人表示,“我们看过山田电机的天津店,感觉问题蛮明显。一家门店占用5层,没有图书等周边零售商配合,缺少吸客能力。”
然而,山田升提出的开店计划迟迟未成形。基于现实的挑战,前述业内爆料人士认为,山田电机很可能会再步百思买后尘。
针对山田电机前述关店和撤退传闻,本报记者电话山田电机南京门店,截至发稿时,一直无法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行业进入瓶颈期
“市场饱和度和整合度肯定是不够的”
在外资零售商纷纷撤离之际,国内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商日子并不好过。
基于业绩的下滑,处在变革期的国美电器[微博]相关高管曾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是国美历史上遭遇的最困难时期,这一时期,国美电器同仁一直在摸索,试图尽早走出困局。
苏宁电器则通过模式变革,颠覆了已经发展了20年的门店单一模式,逐步向“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过渡。苏宁电器动用了超过3000名管理干部,以及约120亿元的配套资金。
同时,在线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代表京东商城[微博],虽然公司对外宣称上年度销售额约600亿元,但是,市场预测其亏损继续,而且可能扩大至约20亿元。
在实体零售和在线零售并行的过程中,价格战成了主题。过去的2012年,大型的家电和消费电子零售商间价格战,就达4-5次之多。
前述位于上海的大型外资零售商负责人称,“目前阶段,可以明确的是,市场饱和度和整合度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现实情况让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