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向奢侈品的大门冲刺
提要:飞涨的价格,离普通人的餐桌原本无缘,现在似乎又更远了,但是越是需要大把掏银子,却又趋之若骛,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特有面子,这种背景下,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名酒渐渐向中国的富裕阶层集中,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如果能喝上一口,一定会到处炫耀,充满自豪。
用向奢侈品的大门冲刺,来形容价格越来越高的中国名酒似乎一点不为过。
中秋前一周,53度飞天茅台还是988元一瓶,到了中秋唰的上升到1080元。年初时候,零售价还不足700元,然后是790元左右,随后是880元,8月份猛增至960元,9月后又调到998元,11月已经涨到1200元……半年时间涨了5次。
与此几乎同步,原本只有千元的名酒们,不失时机的祭出“收藏酒”这辆动辄几万到上百万元的价格战车: 2010年3月,一瓶1959年产茅台酒以25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两个月后古井贡推出26年原浆年份酒,被游资以66万元天价收入囊中;而随后的9月份,一瓶高擎60年原浆大旗的汾酒竟然拍卖出209万元的天价, 刷新中国白酒历史的吉尼斯……
中国白酒像一头脱缰的野马在价格的高速路上向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消费能力的方向飞奔!
谁赢了,谁输了?
市场规律,原本是价格上涨会引来消费者怨声载道,比如大蒜,比如绿豆。
中国名酒和大蒜、绿豆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
事实上,越是涨价,高端名酒越是畅销: 7月份上涨后,茅台不但没有听到消费者抱怨,反倒是销售人员在发愁无货可卖,济南一家沃尔玛,多款茅台断货一个多月。 同一时期,五粮液和国窖均不约而同出现涨价和限量上市的消息。
价格飞奔,使名酒获得空间的利润。古井贡打着年份原浆的概念不断提价,到2010年,净利润已达1.4亿元,是三年前的5倍(3447万元)。而茅台年初的提价仅6个多月后就给其多带来至少9个亿的利润增长。
巨大的利润和投资报又触动市场大资本的神经。
3月2日,帝亚吉欧将全兴集团股权增加至53%,成为 “水井坊”间接控股股东;5月,铭大实业、国泰君安司、北京盛初等5家战略投资者斥资4.6亿元获得今世缘21%股权;与此同步,西凤增资扩股至4亿; 8月,山西的30位煤老板集体注资50亿元与汾酒……众多业外资本和知名企业乐此不疲、纷纷瞄准白酒这个会生金蛋的消费品,中国名酒们赢得一塌糊涂。
飞涨的价格,离普通人的餐桌原本无缘,现在似乎又更远了,但是越是需要大把掏银子,却又趋之若骛,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特有面子,这种背景下,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名酒渐渐向中国的富裕阶层集中,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如果能喝上一口,一定会到处炫耀,充满自豪。
事实是,一股高价格奢侈消费新风潮正紧锣密鼓的在形成。中国名酒的价格裸奔中,竟然没有输家,这点你又不得不承认!
中国名酒离奢侈品不远
游资的助推,富裕阶层无底洞式的消费,更加挺直了名酒们涨价的腰杆。未来,高端名酒还将持续涨价,很多专家预测,茅台、五粮液年底还将掀起新的一轮涨价风潮。
持续看涨的名酒,令消费者更如惊弓之鸟,近期不断发出“炒股炒楼不如炒茅台”的感叹。事实同样如此,5年前西安楼市每平米均价3000元左右,现在还也就5000多元。而2005年53度飞天茅台才300多元一瓶, 5年后的今天已经翻倍到1000多元,高利益的回报,一哄而上囤积高档名酒,成了中国投资市场又一个亮丽的风景。没有底线的增长势头,没有限制的价格飞奔,越来越浓缩的消费人群,越来越望不可及的价格,中国高端名酒似乎离奢侈品不远了。
奢侈化的意义
脱离大众,走进奢侈品行列,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与动辄数万一瓶的拉菲或其它名酒并列,这一定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中国太缺少奢侈品牌了,中国太善于制造低价的劳动密集性产品了。如果中国的茅台五粮液,真的能走进奢侈品的行列,这将给中国制造带来无法衡量的品牌价值。中国品牌可以在世界消费者把头昂的很高:“我们也有值钱的品牌!”
消费者喝不到茅台、五粮液并不要紧,中国的好酒非常多,汾酒、兰陵、杜康、二锅头,成千数百,密密麻麻,无论喝哪个名酒,消费者都不吃亏。
茅台五粮液均在不同场合提出奢侈品路线的战略思维,如果一心打造奢侈品路线,那中国更多的二、线白酒白酒军团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的二、三线白酒将会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多年来,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在中国东征西战,把地方酒已经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
而对于整个中国品牌的示范和影响也将是空前,谁都知道,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的响的奢侈品牌。
中国名酒很会奢侈化
奢侈品实际是有其内涵和定义的,严格说来,奢侈品应该满足下面一些要素,比如,具有距离性,高价性、独特性、稀缺性等特点。
白酒原本这些特点都不具备,但是当茅台打出产量不足两万吨的概念,五粮液打出老窖池的概念后,这种稀缺性和独特性就具备了,而且带动支撑了其价格二十多年来的过山车一样的疯狂上扬。
也正是其价格的不断高涨,且保持了与普通消费人群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些名酒显现出了某种稀缺性。
虽然中国名酒尚算不上奢侈品,但是普通消费者如果消费一次还是得花上半个月的工资。
从这点讲,中国名酒很会奢侈化,至少奢侈品的一个重要因素,稀缺和贵族化要素具备了。
中国名酒不会奢侈化
中国名酒善于奢侈化,但是又不会奢侈化,得出这个结论,几乎到了自己掌自己嘴巴的地步。
事实又让人不得不承认这种判断。
从1998年起,五粮液开创了中国白酒营销From EMKT.com.cn史上的一个惊人的举动,“买断经营”,到2010年五粮液的高峰时期的五粮液的子品牌一度达到120多个。
而茅台酒也打破了自身单一酒度和单一包装的格局,开发了38度、43度、33度三种低度茅台酒,同时以亲民的姿态,针对消费金字塔的中、低层人群,推出了中高档的“茅台王子酒”与中低档的“茅台迎宾酒”等系列产品。
不仅如此,茅台和五粮液大力发展贴牌酒,把一些原本不是厂里的产品摇身变成名酒旗下的“子品牌”。
更让人迷惑的是,两大白酒品牌从2008年起又分别采用保健品的吆喝手法卖起了白酒酒和黄金酒,保健品的操作手法本来就诟病不断,有悖于高端的形象维护。
此时,中国高端白酒一边疯狂提价,一边又不断的向平民化亲近,一个品牌开始以错乱的形象出现了。
中国名酒如何才能奢侈化
在拉菲酒庄,2-3棵葡萄树才能产一瓶红酒,整个酒庄年产量控制在2—3万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由于供不应求,拉菲红酒的预订都是在葡萄成熟的半年前进行,而且每个客人最多只能预订20箱。而年代久远的拉菲红酒,更是存世稀少,因此受到红酒收藏家的狂热追捧。
稀缺也是符合美学的原理,当有一定的距离时,她是美的。
中国消费本身就很有特点,炫耀性特征最为明显。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攒上几个月乃至半年的工资买才能买到的东西,它会感到很荣耀,但是连农村来的老大爷都能买瓶茅台五粮液品两口时,人的炫耀心理荡然无存。当茅台、五粮液像满街的白菜一样叫卖的时候,谁还能说,这是高端品牌。
高端名酒的发展的确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按现在的价格飙升速度,应该离奢侈品不远了。
但奢侈品又不单纯是价格所能代表的,奢侈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带有贵族气质的产品。但是快速的价格并不代表能成为奢侈品,奢侈品还应有一个时间的积淀。
拉非在十四世纪已相当有名气。在十七世纪,拉菲便是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物。它的身份和内涵永远充满那么一种若有若无的不可接近不可猥亵的感觉。
正向巴尔扎克说的,一个贵族的出现,需要三代以上的换血。而今天的中国高端名酒,更像是暴富后的商人,永远贪利,而不去放弃。
奢侈品永远的法则是,只有10%的人有机会去用,有能力消费。90%的人永远处于渴望状态。
如果向上,中国名酒可以走一条奢侈路线,那就是放弃那些中低端产品,不求最大占有市场,只求为社会上的一部分消费者服务。
如果向下,继续走多元扩张,中高低齐头并进的模式,中国白酒永远不会出现奢侈品,更不会出现贵族。走向世界,做大品牌,至多是一个稀里糊涂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