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黄酒酝酿复兴
在福州一家超市的酒类专柜,黄酒摆在货柜下层。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等浙派中高端黄酒占据多数,标价百元的十年陈酿·青红置身其中,显得势单力薄。
“事实上,闽派黄酒在本土市场仍占优势。”青红酒生产商、福建宏盛闽侯酒业掌门人、中国黄酒协会副理事长许景说。
果然,走进调味品区,这里几乎是闽派黄酒的天地——鼓山老酒、闽江老酒摆满货柜,售价不到7元。“价格不高,又是日常所需,逢年过节,供不应求。”超市人员说。
“无老酒,不厨房。”市民陈先生笑称。但被问及是否饮用,他直摇头:“味道太浓,太甜,不易入口。”
这,便是闽派黄酒的境遇。
我省酒研究权威、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祖新说,红曲黄酒是由糯米和红曲为主要原料酿成,研究证明,其含有公认的抗心血管疾病有效成分洛伐它丁,基本不含麦曲黄酒中被检出的有害物质氨基甲酸乙酯。
2011年,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召开的国家级黄酒评委年会上,55位国家级黄酒评酒委员对全国选送的42支红曲黄酒产品进行品鉴,我省11家黄酒企业的24支黄酒获奖。
但,叫好不一定叫座。
“20年来,闽派黄酒在历次品质较量中,从没输过绍兴酒,但产业上,我们却是小儿科。”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林玉明说。
上世纪80年代,我省县县都有黄酒厂,以福建老酒、福州青红、龙岩沉缸酒、南平茉莉青酒、福安蜜沉沉酒等为代表的红曲黄酒产销量曾与浙江黄酒并驾齐驱。“但现在,蜜沉沉、沉缸酒等真的已快‘沉缸’,福建老酒等也因地域性明显,朝低端化发展。”
因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缺少科技支撑、营销滞后等,这几年,闽派黄酒产销量逐年下降,规模以上企业仅剩10余家。据统计,2010年,我省的黄酒产量只有浙江的1.2%。2011年,我省黄酒工业总产值仅8.1亿元,龙头企业年产均不到1万千升。而以古越龙山、会稽山为代表的绍兴黄酒巨头,年产均已超过10万千升。
闽派黄酒要想重振雄风,必须向中高端转型。
倒逼出来的梦想
一改传统黄酒的苦涩口味,推出口感清爽、色泽透明、可以冷饮的新派青红,福建宏盛酒业结合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化技术,主攻“下一代”消费市场。
不过,在许景看来,思路转变更事关生死。
“最早,企业也是以料酒为重,但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调转船头。”许景说。
料酒是即酿即产的快速工程。而在宏盛的酒窖内,不少陈封10年以上的青红酒坛正酝酿着闽派黄酒的复兴希望。传统黄酒口感与观感改良初见成效,让许景对实现开拓高端黄酒市场的梦想多了不少底气。
“原来红曲酒大多是甜型,而现在干型、半干型是趋势,靠的是先进的脱糖处理;另外,我们还采用膜过滤、冷冻除浊过滤和压榨过滤三重过滤模式,确保在不添加焦糖色的情况下酒液清凉有光泽,呈琥珀色。”企业高级酿酒师、我省唯一的黄酒国家级评委陈明建认为,改良过的青红酒口味清爽,符合现代人饮用习惯,市场反响不错。
在营销手段上,宏盛公司将青红酒与福州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坊巷·青红、精雕龙坛、十年国粹等系列中高端产品,已在我省中高端黄酒市场站稳脚跟,并远销日本等国。红曲黄酒博物馆也正在建设。
据统计,去年,宏盛酒业年产红曲黄酒超过1万千升,其中七成为饮用酒,成为闽派黄酒龙头企业,跻身全国黄酒企业前七。
如今,在江浙沪众黄酒品牌的冲击下,我省一些黄酒企业开始尝试介入高档饮用酒领域,如惠泽龙在全国率先提出有机黄酒的概念,并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在长三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福建老酒尝试开发“闽越江山”饮用酒品牌……
“尽管产销量远不如浙派黄酒,但龙头企业为闽派黄酒复兴开了好头。”省酒类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蓓说。
复兴路还需领头人
业内人士认为,若无非常之举,短期内,闽派黄酒在市场上还将是弱者。
目前,闽派黄酒在市场营销等方面仍远不及高调的浙派黄酒。在江浙沪一带,售价上千元的高端黄酒销量可占整体的30%以上,而福建黄酒涉及高端市场还只是“小试牛刀”。
“由于黄酒生产的技术、市场、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在发展初期大多靠自有资金或民间集资,规模有限。而高档黄酒生产周期长,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储备年份酒,进行品牌营销。”省酒类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缺乏技改和流动资金是目前省内大多数黄酒企业的转型障碍。
福建老酒负责人付智源表示,目前企业自身产能尚无法满足福州料酒市场每年近2万吨的市场需求,扩能是当前重点,没有更多资金和精力进行市场开拓。他认为,闽派黄酒要走出“一亩三分地”,必须实现资本介入、行业营销、品质产量的全方位提升。
事实上,重振闽派黄酒辉煌,不只是从业者的一厢情愿。
省经贸委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酿酒工业要重点发展红曲黄酒,力争使我省成为全国黄酒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位居全国黄酒行业前列。
“参照竞争对手,我省做得还很不够。”黄祖新说。
近年来,绍兴市采取政府牵头、企业抱团的方式在全国举办绍兴黄酒节,组团参加各类展会,甚至以黄酒为名片招商引资。在上海,第一食品下属的“石库门”和冠生园下属的“和酒”更是通过股权置换、共建基地等方式强强联手。
“引入大资本投入黄酒产业,扶持企业规范化建设,像当年振兴福建啤酒产业那样对黄酒产业进行扶持,是当务之急。”黄祖新说。
省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建议,我省应制订专门的黄酒产业发展纲要与营销发展纲要,引导企业抱团发展,通过文化、展会等营销手段推广闽派黄酒。另外,要加强与浙江黄酒的交流,召开黄酒技术交流会和营销研讨会。
政策回顾
扶持发展红曲黄酒
2010年,《福建省酿酒工业2010年至2015年结构调整方案》出台,明确“十二五”期间,在我省酿酒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发展红曲黄酒;力争到2015年,黄酒在我省酿酒工业产品的比重提高到15%,使我省红曲黄酒年产量达50万吨,成为全国黄酒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位居全国黄酒行业前列。省经贸委根据《调整方案》提出,重点扶持惠泽龙酒业、宏盛酒业等四家黄酒生产龙头企业,打造福州、宁德、龙岩和三明四个红曲黄酒产业基地,突出“文化酿酒”,宣传闽派黄酒文化及酿造工艺,将惠泽龙闽派黄酒等四家龙头企业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编后
呼唤实业精神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论断。
现代市场,群雄并起,尽显风流。
包装、广告、促销、售后、价格战、核心技术战……营销、生产、研发等环节精益求精,资本、利润成为关键词。
但繁华的背后,颇有值得反思之处。
经济发展,从个体交换、作坊、工厂、公司到集团,概念化、虚拟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实业精神的地位相形见绌。其实,梳理现代经济的成形、发展,实业精神才真正是贯穿首尾的主轴。过度追逐锦上添花的外在升级,却忽略产业发展精义所在,有舍本逐末之嫌。
且不论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就传统产业的振兴、经济助力传统文化“续香”、区域品牌的突围等社会效应来说,闽派黄酒的重振其实颇有标杆之效。无论是从业者誓兴闽派黄酒的夙愿,还是政府“一盘棋”的多重考虑,还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实业精神都应当是支柱,是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