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内蒙古赤峰市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

2007-10-19 11:45 酿酒科技
1 赤峰市畜牧业总体情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东南与辽宁接壤,西南与河北相连,东部与北部同通辽市和锡盟比邻。所辖 12 个旗县区,总人口 460 万人,有蒙、汉、满、回等 18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 72.8 万人,牧区人口 27.54 万人。赤峰市总面积 9 万 km 2 ,其中有耕地 110.349 万 hm 2 ,人均占有耕地 0.25hm 2 ,是全国平均数的 2.5 倍,其中有水浇地面积 39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4% 。赤峰市草原建设总规模累计保有面积 201 万 hm2 ,其中人工种草 40.2 万 hm 2 ,飞播牧草 20.1 万 hm 2 ,草地改良 40.2 万 hm 2 ,草地围栏 100.5 万 hm 2 。另外积极推广五配套小草库伦 2 万处, 3.7 万 hm 2 。秸秆年产量 30 亿 kg ,已转变 15 亿 kg 左右,每年打贮青干草 15 亿 kg 。赤峰市每年有 10 亿 kg 粮食和 30 亿 kg 秸秆可供畜牧业转化。草原 576.2 万 hm 2 ,可利用草牧场 489.1 万 hm 2 ,林地 213 万 hm 2 ,饲养各类牲畜 1181. 4 万头只 , 有畜产品加工企业 60 家。赤峰市地处中纬度中温带半干旱区,年均降雨量为 350 ~ 450mm ,无霜期 100 ~ 145d 。

  2 赤峰市发展肉牛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2.1 资源优势

  2.1.1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赤峰市总面积 9 万 km 2 ,草场面积 8600 万亩,耕地 1460 万亩,人工草地保有面积 600 万亩,每年种植青贮面积 100 余万亩,饲草产量在 86 亿 kg 左右,还有 25 亿 kg 秸秆和 10 亿 kg 富余粮食需要转化,发展肉牛产业具备了充裕的资源基础。

  2.1.2 丰富的肉牛品种资源优势。

  赤峰市存栏的近 150 万头牛中,主要是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肉牛杂交品种,产肉性能良好,适应性和耐粗饲性强。

  2.1.3 是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赤峰市农业人口近 350 万人,是全区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一强,劳动力有 110 万人,勤奋耐劳,有丰富的养牛经验,可以从事肉牛养殖业。

  2.2 龙头企业加工优势

  在牛肉生产和加工规模上,宁城集团东方万旗、林西锦绣大地集团、红山区红武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翁旗草原福大肉牛公司等肉牛育肥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平均年加工肉牛达到 10 万头,产品供不应求。根据市场需求和顺应全国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计划到 2010 年,这些加工企业年屠宰加工优质肉牛将达到 50 万头,其中在赤峰市完成肉牛屠宰加工 30 万头。

  2.3 地理位置优势

  赤峰市地处蒙、冀、辽三省交汇处,东北、华北过渡带,东南和西南分别靠近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人口密集的发达经济区。距北京、天津、沈阳、唐山、大连、秦皇岛、锦州等大城市和口岸城市均在 500 ~ 800km 范围内,具有迅速辐射周边和加快融入优势产业带的基本条件。同时,赤峰市正处于农业部规划的优先重点扶持的肉牛产业优势发展区域内,可以享受国家、自治区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受气候、水质、天然牧草等因素影响,赤峰地区生产的牛肉肉质优良, 2002 年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加了这一产品的知名度。

  2.4 肉牛品种改良繁育的基础优势明显

  赤峰市的肉牛的改良时间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在建立右旗益和诺尔短角牛场后,引进短角牛进行纯种繁育。现在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肉牛繁育基地。赤峰市曾先后 引用过短角、丹麦红、海福特、三河、西门塔尔、夏洛来、南德温、利木赞、安格斯、皮尔蒙特等 多个品种的肉用种牛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良好的效果。杂交一、二代的生长速度、出肉率都显著高于本地牛,杂交改良母牛目前已达 45 余万头,良改率达到 93.3% ,肉牛改良规模居自治区第二位。

  2.5 农牧民饲养肉牛的积极性高

  赤峰地区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农牧民群众都具有养牛的传统和习惯,近年受市场拉动,养牛积极性更高,群众舍得在发展肉牛养殖上增加投入。 2007 年赤峰市肉牛饲养量将达到 150 万头比 2005 年的 120 万头增加 30 万头 ; 一批养牛协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目前赤峰市有基层养牛协会 50 个。这些由群众自发成立起来的肉牛养殖协会,对促进肉牛购销、防疫、改良配种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目前 赤峰市肉牛产业进展情况

  赤峰市委、市政府根据赤峰市资源和国内外肉牛市场的需求状况,从加大赤峰市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业的高度出发,经多次研究论证于 2001 年 4 月制定了《赤峰市开发肉牛产业实施方案》,并由市委印发( 2001 ) 18 号文件印发各旗县区、政府贯彻落实,“方案”确定自 2001 年开始到 2005 年用五年时间在赤峰市十二个旗县区以专项推进的方式全面实施肉牛产业开发工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赤峰市以推广西门塔尔、夏洛来牛冻精为主,改良配种母牛,对改良公犊牛进行模式化饲养,使 18 ~ 24 月龄出栏的改良育肥肉牛平均体重达到 450kg 以上,屠宰率达到 50% 以上。

  六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以把肉牛产业开发做为市级专项推进工作,确定了“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行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为基础,以冷配技术为手段,以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科学化饲养和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指导思想,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赤峰市肉牛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据 2006 年 6 月末统计, 全市牛存栏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上年达到 121 万头的基础上,牛存栏达到 144 万头,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23 万头 ,完成计划任务的 107% ; 基础母牛存栏达到 72.2 万头,比上年同期 63.6 万头增加 8.6 万头 , 完成计划任务的 102% ;良改率达到 93.3% ,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 完成计划任务的 102.5% 。

  通过六年来赤峰市肉牛产业化经营专项推进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使赤峰市肉牛良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肉牛饲养方式向集约化、科学化方向转变,有效地缩短了肉牛生产周期,加速了畜群周转,提高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有利的促进了赤峰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赤峰市肉牛的整体改良水平,壮大了农村牧区经济,提高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肉牛的外贸出口量, 使赤峰市肉牛业的发展 取得了战略性突破。

  4 赤峰市 肉牛产业发展分析

  4.1 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目前赤峰市出栏的肉牛大多在三、四岁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是七、八岁以上的淘汰牛,这种肉牛肉质粗老,不太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今后要推广普及牛的杂交改良和短期育肥技术,使肉牛在 24 月龄以内达到 400kg 以上出栏屠宰,减少饲料消耗和饲养成本,做到优质优价,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4.2 肉产品加工厂向小包装食品和方便食品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和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小包装食品和方便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多引进和投资建设一些牛肉小包装食品和方便食品加工厂,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4.3 牛皮革加工向高档化方向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中低档皮革及其制品销路不好,而高档皮革及其制品深受群众欢迎。因此,对设备陈旧的小型皮革厂要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皮革的档次,对设备较先进的大型制革厂要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

  4.4 肉牛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方面,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形式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今后,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养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和肉牛开发区,以商品肉牛生产基地为依托,以肉牛屠宰加工厂为纽带,建立一个集肉牛养殖、产品加工、贮运销售、住处传递、技术服务一体的企业集团,形成资源利用上互补,经济利益共享的产销联合体。以这样的企业集团作为肉牛产业开发的“龙头”,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4.5 实现目标综合经济效益评估

  4.5.1 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目前,肉牛市场价格是活重每 kg7 元左右,按赤峰市平均每头肉牛 350kg 计算,年出栏 50 万头肉年产值为 10 亿元,按每头肉牛饲养成本 800 元计算,养殖的纯收入可达 3 亿元,按产值的 5% 缴纳各种税费,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收 0.5 亿元。

  4.5.2 屠宰加工效益评估。

  肉牛屠宰加工厂每头牛可增值 1000 元,每年约有 10 万头牛直接屠宰销售,可增值 1 亿元,按总产值的 3.5% 缴纳各种税费计算,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收 350 万元。每头肉牛加工副产品骨、血、内脏经加工后可增值 50 元, 10 万头肉牛的副产品经加工后增值 500 万元,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收 17.5 万元。

  4.5.3 皮革加工效益评估。

  每张牛皮制革加工增值 50 元,每年所产的 40 万张牛皮就地加工,可增值 0.2 亿元。

  以上三项合计,每年可创收产值 4.25 亿元,可使地方财政增收 0.55 亿元。

  5 赤峰市肉牛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种源基地建设滞后

  赤峰市肉牛改良冷配母牛到 2005 年预计可达到 42 万头以上,平均受胎率达 90% 以上,牛冷配所需的冻精 90 万支左右。预计到 2010 年,年冷配母牛数量将在 60 万头以上,年需冻精将达到 120 万支。从赤峰市冷冻站的现有生产能力看,现有种公牛不足 30 头,仅能供给冻精 40 万支,还需引进 30 ~ 40 头种公牛,方能满足需求。如不尽快引进良种公牛,冻精缺口将越来越大。因此,无论从生产需要角度出发还是从发展良种推广角度出发均需购进优质种公牛。

  5.2 家畜良种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赤峰市经济基础条件较差,农牧民自筹能力不高,近年虽然有了一些投入,但与生产需要仍有很大差距。一是器材设备短缺。随着家畜品种改良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设备的更新也在加快,旧的改良设备急需更新,液氮罐、液氮运输车短缺,牛配种器材不足,部分旗县区液氮贮存周转罐不足,造成了液氮供给次数和液氮消耗的增加。特别是部分牛配种站点没有显微镜,使牛人工授精的质量无法保证。二是配种站点建设简陋。由于缺乏资金建设配种室,操作室与住宅混用、与兽药门市或饲料门市共用,建设面积、卫生条件达不到基本条件。牛饲养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饲养育肥棚舍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购进,肉牛母牛的购入等都缺乏大量的资金。

  5.3 龙头加工企业的拉动能力不足

  目前,赤峰市肉牛屠宰加工较大的龙头企业只有 4 家,即草原福大公司、锦绣大地公司、红武集团、东方万旗公司 , 这几家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仅 10 多万头。而赤峰市目前年肉牛出栏在 50 万头左右,到 2010 年肉牛出栏将达到 70 万头左右,以现有企业的加工能力,远远不能适应赤峰市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和培植这几家龙头企业,增强其屠宰和深加工能力。同时也要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外地的肉牛加工龙头企业来赤峰落户或依托外地龙头企业进行有效带动,为做大做强赤峰市畜牧业的肉牛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5.4 家畜良种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薄弱

  在家畜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赤峰市现有牛配种站点 1280 处,已经达到“四有” (即有 10 平方米 以上的专用固定房舍、有合格的技术人员、有完整的冷配器材、有完善的配种档案)标准的只有 60% 左右,还有 40% 左右达不到要求标准。不够条件的配种站点使其达到“要求”标准,这是良种推广体系建设的重点。

  5.5 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随着赤峰市肉牛产业开发的不断深入,肉牛品种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赤峰市部分农村牧区还存在着重改良,轻饲养即“良种不良养”的现象,改良牛的杂交优势和内在潜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首先狠抓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熟练地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其次通过广播电视、开现场会、品种评比会、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科技,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养牛要改良,良种要良养”的重要性。今后要坚持改良与饲养并重,通过大力推广模式化养牛技术,大面积推广饲料青贮、氨化、微贮、短期育肥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养牛个体生产性能及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