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二)

2007-10-09 10:47 行业分析
五)、成本上涨迫企业出怪招应对

随着全球性的原料上涨因素影响,国内的肉类、酒、水、饮料、食品等都已相应地作出了价格调整,但奇怪的是,牛奶价格就是 “按兵不动”始终涨不起来,甚至是“不敢”涨。因为一涨,就触动了非常敏感物价问题,前一段时间就敏感到谈“涨”色变。鲜奶收购价格、奶品终端销售价格,说声调价说声调价十分艰难,该涨的不涨,不该升的飙升(原材料价格)。这边市场价格提不起,那边的产品成本在不断地增加,加之奶业行业本身就是利润低微的行业,大部分乳品企业转化或化解高超成本的能力本身就不强,原有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在这种情形下,一些企业为了保生存,只好被迫出手采用“高端产品高端价位”这样的怪招奇招来应对上涨成本的化解。这种被人们称之为“走高价高端路线”的具体做法是,以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名堂,并冠以某些奇异的功能性因素或宣传亮点,把产品的原大众化价格一下子拉升至高位,通常拉高的价差是原售价的50-80%,甚至是1倍以上,有些企业还将这种变相提价手法,或者说是暴利的获取手法称之为“利润的新增长点”。其实,对这些企业的这些举措或做法,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给市场迫出来的。若不是原材料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一般而言,这些乳品企也不会冒然使用这种高获利的手段。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这种高比例获利润手法,我是持不赞成的态度,因为它有获取暴利之嫌疑。但站在另一角度上讲,它对打破当前牛奶比水贱卖这一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在效仿和跟风这种做法,如果参与的企业在不断扩大,所涉及的产品品种随之越来越多的话,搞不好若干年后,也许真的会有巅覆现行牛奶价格这一天的出现。就目前而言,类似蒙牛“特仑苏”这种“天价”牛奶,在中国只有很一少部分消费者光顾。因为大部分的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或购买能力还一时跟不上这种高消费的需求。有人还据此戏称说:中国的高端牛奶市场走不远。另一方面,我对这些所谓的高端高价奶持有另类的看法,这种通过“高端产品”转付企业成本上涨而同时又能获取高额利润的做法,不见得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使用;其次是,所谓的高端牛奶,高端也高不到哪里去。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高端牛奶其高品质来看,没有多少个产品真正能达到高端奶品的要求。还有从营养结构组成来讲,牛奶的营养结构与组成是比较稳定和合理的,一般来说,它们不会因地域或国家差异发生多大的变化,也不会随着时间、年代的转移而改变。有人说,今天的牛奶和一千年以后的牛奶都是相差不大的。一些生产企业只是往普通牛奶添加了某种添加成分就将它吹捧成高端牛奶,这种牛奶,实质上它的宣传广告效应大大高于它真正的功能性。虽然,时下已有许多人并不太看好高端牛奶市场,然而,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跟风、在效仿,在吹捧,在视作为时髦。

(六)、饲养方式守旧好奶难求

中国的乳品加工泰斗骆承庠教授讲过:“没有好的牛奶做不出好的奶产品”。在牛奶加工设备的先进性上,中外之间已不存入多大的差异,但同挡次设备做出来的牛奶产品在质量、口感和风味上就存有较大的差异。为什么我们做出来的牛奶不如外国牛奶好喝?这就是因为缺乏优质的奶源和使牛奶的风味很好地保持下来。通过调研,乳品加工企业经常感慨“巧妇而无米之吹”和“好奶难求”。奶质差的基本原因,是在于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奶牛饲养仍有相当一大部分仍为每家每户三、五头散养式并为人工手工挤奶为多,奶挤出后缺乏条件将它立即降温存放,这样的牛奶易被污染变质。目前所流行的所谓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仅是反映出奶农与乳品厂牛奶交售买卖这一层关系,这种模式难于解决牛奶质量问题。我国目前在推进奶牛饲养“六化”方面未能跟得上(是指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挤奶机械化、奶源优质化和核心牛群优化),推进速度非常缓慢,广东、上海、福建、北京等这些城市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一些。上述这“六个化”的程度越高,乳品加工厂获得优质奶源的条件和机会才会有保证。

(七)奶牛“两病”净化艰难影响牛场效益

奶牛“两病”在全球奶牛养殖中,近几年来都呈上升态势,且严重地威胁到奶牛业的饲养发展,也使奶农的利益受到损失。我国奶牛“两病”的防制与净化不容乐观。有些奶牛场,年年在“两病”防制,但就是“病根”难除,离净化的要求甚远。甚至还发生一些奶牛场采取一些小动作对抗高牧兽医防检疫部门的“两病”检疫,使奶牛“两病”无法得到彻底要除和净化。除此之外,乳房炎、蹄病、不育、胎衣不下、流等这些奶牛常见疾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广东有一大型奶牛奶场,去年仅腐蹄病的被动淘汰率就高达10%以上,损失的经济价值达300多万元。另据中国奶协近日所透露的一组奶牛数字表明,2006年全国的奶牛存栏增量只有3%,而2005年的存栏增长率是超过10%以上。造成两年之间大比例的倍率差异,据说是奶牛的淘汰率过高所至。奶牛“疾、疫病”已经成为奶农心头上的一块心病,它们老是缠绕在奶农的身边怎么也不愿远离他们而去。

(八)、成本上涨价格瓶颈卡壳

今年以来,由于受原油和谷物(主要是玉米)价格上涨以及气侯等因素影响,全球牛奶价格处于一片涨声之中。我国的奶牛饲养成本和奶品加工成本也不例列,上涨指数高达20%至30%之间。按市场经济价格规律或按理来说,随成本上涨而产品跟进提高价格,这是无可非议的事。然而,中国的牛奶涨价涨不逢时。前段时期,鱼、猪肉、方便面等都在涨价,这已把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迫至崩溃的边沿。此时牛奶想跟风提价,只能说声“爱你不容易”。产品终端市场价格提不了,乳品加工企业又何来有钱给奶农提高收奶价格?这次价格风波利益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奶农,奶农的牛养不下去,他只能把牛卖掉、杀掉。供应鲜奶给广东的福建南平地区,前几年的奶牛饲养最大规模达5.8万头,最近已锐减至2.1万头。全国已有40%以上的奶农已处在亏本经营状态,这都是牛奶收购价低提不上去惹的祸。

二、我国奶业发展乱在哪里

由于我国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处于转型时期,一些行业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以及在快速发展当中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台湾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发生过这种状况。我国奶业10年发展指数翻两翻,关于这一点世界奶业界已予确认。按奶业行业的发展规律特性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年发展增长率应该在7~8%的范围,这才是个正常的合适范围。进入21世纪之后这6-7年来全球的奶业发展年均增长指数一直徘徊在2.5-3%之间,有相当部分的国家还徘徊在1%至2%之间缓慢发展。我国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长指数已达到了21-23%,足足高出了世界奶业平均增长水平的6-7倍。这种高指数高速度的发展,其本身就是极不正常的一个事情,不正常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一些混乱。对中国奶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怎么去评价?从牛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销售、牛奶认识或消费引导等这几个方面情况去分析、评判,我们可以讲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是“乱中快速发展”。而这个“乱”字到底乱在哪里?

(一)、奶牛饲养混乱

1、连续多年盲目从国外引进奶牛,不注重本地奶牛品种的改良,在奶牛流通中还出现染毛色的人造假奶牛。

2、只强调以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饲养为主,疏勿了娟姗牛、水奶牛、耗牛等带中国地方特色的品种奶牛的拓展和开发利用。现在的奶牛饲养状况是,除了本地的一些品种之外,就是一头黑白花牛养遍全中国,不管是亚热带的南方,还是寒冷的黑龙江,或是高原青岛、新疆,处处易见黑白花牛。

3、奶牛饲料供给不稳定,有什么吃什么,饲料草种频频变换,营养缺衡,内外应激严重,直接影响了产奶量。

4、该淘汰不淘汰,老弱病残的奶牛让其照样产奶,甚至将其照样当产母牛来售卖。

5、只追求产奶量,不讲究奶质量,甚至还有个别奶农渗假造假牛奶,例如最近被中央电视台暴光的陕西渗假、人造假牛奶事件。

6、奶牛良种近亲繁殖,甚至个别地方奶农还采取劣种滥配,使用本地黄牛与黑白花交配。

7、在奶牛的省际、县际交易流通中,“两病”检疫存有漏洞,牛群抵达新场的隔离措施不够落实。

8、奶牛“两病”防制工作把关不严,年年防疫年年达不到净化标准。业内有人预言,如果再不重视和重抓奶牛“两病”的防制净化工作,再过10年、8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后,一些地区的奶牛恐伯要进行“大换血”,换句话说,这些地区到时恐怕连几头健康奶牛都会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