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
中国奶业经过10年超常规发展,使奶业总量翻了两番,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排行第三个产奶大国。中国虽是产奶大国,但它决不是产奶强国。我国的平均年单产水平连4吨/头也达不到,奶源质量也与发达国家相差一定的距离,人均牛奶消费也只有世界人平的四分之一。如何去看待中国奶业的发展?要用辩证的方法客观地评价,即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现在整个奶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或最大最深刻的印象是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人们乃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奶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都非常关注,当中已有一些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已提出了并担心我国的这种超常规快速发展是否还能走下去或到底还能走多少年,连续多年快速发展当中是否隐藏着泡沫成份?是否有潜在的危机?业内有些学者也从居安思危的角度提出了和认为这种超常规快速发展会导致过多地浪费资源和耗能,不利于和谐可持续发展;一些专家分析后也认为,无序混乱的快速发展,会给我们的居住环境、生态环保(如超放牧密度破坏草原席坡而引发沙尘风暴)、人类健康(如人畜疾病感染、添加剂乱用滥用、长期饮用抗生素残留奶、香精特浓奶、闪蒸奶对健康的伤害影响)等带来危害与负担。发展奶业关乎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到几百万奶农的就业和致富,涉及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不但提倡要搞绿色、环保、生态、健康、和谐的奶业,而且还要考虑它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就目前我国的奶业发展状况而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混乱无序中快速发展”。基于责任使然和对中国奶业的关心,现就当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如下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奶业 问题分折 对策
一、当前中国奶业发展几点特征表现
(一)、牛奶消费的主战场在城镇
我国的牛奶消费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非市场化的牧区牧民的自产自销;第二种是市场化的消费者消费形式,目前我国所产的大部分牛奶是通过市场渠道和方式销掉的。我国的牛奶消费由打破凭票限量供应到现在的完全市场化敞开供应,这段历程整整行走了近半个世纪。今天的牛奶消费市场虽已基本形成,但城乡消费很不均衡,且存较大的反差。牛奶消费的主战场仍然在城市,这是业内几乎一致的看法。但一些乳品企业或经销商在做中国牛奶消费市场分析时都会得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他们认为目前城市的牛奶消费已达到了饱和状态。是否真的已达到饱和?从一些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他们对城市居民饮奶需求和有效支出所比例的情况来看,城市的牛奶消费仍存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现已进入了一个老年人社会的时代,在这庞大老年人队伍群体中,由于长期缺奶、断奶等因素,他们当中存在许多可培养的饮奶者;我们再看看,我国每年生产增长出来的约20%这一部分牛奶,也基本上是全被城市居民所喝掉的,每年增长的这部分牛奶从未见乳品企业的牛奶将它倒掉。显然,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城市的牛奶消费远未达到饱和状态”。至于个别地区某个时期出现了杀牛、倒奶,那只是一种区域性、阶段性的个别现象。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产品加工能力不匹配或所在乳品加工企业处在不正常的生产状况,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目前的农村牛奶消费市场基本上是一块处女地,还有待开发。农村的牛奶消费水平只有城市的5%至10%左右,农村牛奶消费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经济水平和购买力。农村的牛奶市场要发展起来仍需时日,但它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二)、外资企业以新的形式进入中国奶业
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世纪末,国外乳业巨头已有十余家例如卡夫、柏玛拉特等以直接投资办厂的形式进入到中国奶业市场,但结果是因水土不复而撤退。近一、二年来,一些跨国品牌外资奶企又发起第二次冲击波再次登陆中国奶业市场。目前止,新西兰的恒天然已联盟三鹿,法国达能与蒙牛又结缘,台湾统一与完达山已完婚。上述外资企业吸取了第一轮进入中国市场失败的教训,在形式上已有改变,他们不再取用单兵直入单兵作战的旧套路,而大多选择了合作加盟的方式。他们选择的合作加盟对象是有条件的,更多的是看上了中国的那些大型龙头企业,甚至是这些企业已经上了市或正准备上市。资本和技术是这些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本钱,出资最高额已达七、八个亿元。这些外资奶企的界入和加盟,一方面将更快加速中国奶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亦将使得这一行业的竞争趋向更加激烈。
(三)、草原双雄迈向寡头垄断远抛二三阵营
来自内蒙古伊利和蒙牛这两大被称为中国乳业草原双雄,在他们的身上人们发现了他们具有成吉思汗当年横跨中原征服欧亚那种气概和霸气。2006年伊利的营销业绩为163.39亿元,蒙牛为162.464亿,两者相差仅为 0.926亿,他们齐齐稳坐中国奶业第一阵营称雄;2007年蒙牛、伊利的销售业绩将会齐齐突破200亿元大关,双雄霸主地位牢不可破。相比之下,在第三阵营逗留过并曾经坐过中国奶业老大第一把交椅的上海光明乳业,近两年来已被他们远远抛在后面,2006年的销售业绩只有71亿元。新希望、三鹿等这些后起之秀的业绩与上海光明接近,但想进入第一阵营还尚缺足够的实力。北京三元早几年就成了伊利、蒙牛的手下败将,它只能老老实实地逗在第三阵营中打滚司机突变。伊利、蒙牛双雄至目前止已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大比例的市场份额归揽它们的怀中,呈“垄断”态势。有人认为,现在的奶业资源分配和市场格局是很不合理的,这不利于中国奶业走出低层次的无序的竞争,也不利于中国奶业真正步入良性竞争和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放心奶让人难放心质量安全已引发消费者对行业信用危机
最近几年来,在奶业这一行业暴露出来的“丑闻”接二连三地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乳品企业把主要的经营精力放在市场份额的抢夺上,而对奶源质量、产品质量的重视有所疏勿。阜阳大头娃奶粉事件、山东人造假牛奶事件和被央视暴光的陕西人造假牛奶事件等一次次的牛奶危机事件,已使消费者的神经一次又一次地绷紧。据某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已有71%的被调查者开始对乳制品企业的诚信及产品质量保证表示出不信任或怀疑。然而,在此时此刻,我们的许多企业还在天天喊“放心奶放心饮”。我们的牛奶是否真的100%能让消费者放心饮用?依我看,这不见得。例如有一些已取得了全国消委会推荐和认为是信得过的企业,甚至是已拿到了国家免检产品的殊荣,往往正是这些被“捧出来”的殊荣企业,他们的奶源质量、产品质量却无法让人感到放心,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率就非常高。甚至,为了获取高额暴利,这些企业还不惜欺骗消费者,往牛奶随乱添加一些有争议的添加剂,之后紧跟着就来个卖高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