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技术红利:最原始与最未来的白酒宝藏(二)

2007-10-09 11:21 行业分析

事实上,也正是在蔡宏柱这种睿智的思想指引下,身为企业总工程师的谢永文才会接二连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与进步。从1999年3月主持研发“白酒勾兑成型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使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到2005年9月研制出“稻花香活力型酒”,成功打破白酒无营养一说,这六年间,谢永文头顶着无数的学术光环: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优秀科技专家、全国食品安全工程技术先进个人、国际管理体系贯彻实施优秀管理者、中国白酒国家级品酒师……其间,他发表的《中国白酒业未来五年的三大格局》、《五轮驱动——三峡资源凸显白酒发展大趋势》等论文,在业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说起以往的成就时,谢永文却表现出一种真诚的低调,他说:“我现在没时间去看过去的成绩,用技术创新推动稻花香的‘百亿工程’才是我眼下最紧要的事。”

技术创新为市场实战服务

1992年,对蔡宏柱和谢永文来说,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年。那一年,经济发展带来市场消费需求迅速扩大,白酒行业竞争出现白热化。此时,蔡宏柱意识到,要想长期占领市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单凭投机取巧只顾眼前利益是不可取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依靠技术力量的推动,提高酒的质量和产量。于是,他将技术开发和改造的任务交给了负责技术攻关的谢永文。谢永文敏感地意识到,技术要进步,绝不能闭门造车。于是,他先后几次奔赴四川,学习川酒技艺。

但很快,谢永文又发现,光一味学习别人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地制宜进行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意识到这一点的谢永文开始结合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下功夫,观念的更新促使他迈开了通往技术成功的第一步。

1999年,稻花香将战略目光瞄向了省外市场,对谢永文而言,这意味着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落实到市场层面,只有与市场接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技术的价值。

通过对目标市场福建的调研,谢永文发现,尽管川酒占了当地大半江山,但以浓香型为主的川酒度数普遍偏高,与当地消费口味相斥,因此低度酒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通过走访调查,谢永文决定将新产品的度数定位在28度。随后,通过特殊技术处理的28度稻花香酒在福建市场一炮走红。

2002年,在广东市场的攻坚战中,谢永文发现,由于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广东的白酒消费口味出现了两极分化,针对这一现状,52度稻花香和33度稻花香问世,稻花香又在广东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市场地位。

就是这样,谢永文不断用技术推动市场,同时又用市场成绩检验技术创新的含金量。其中,最受业界专家高度肯定的,还当属他在2005年9月研制成功的稻花香“活力型酒”。

据谢永文介绍,针对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酒健康的消费需要,稻花香结合夷陵区龙泉镇“法官泉”的矿泉水物质,经过六年的实验研究,开发出了“活力型酒”。“我们通过研究,将天然矿泉水与生物能活性水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特殊的火化装置处理,所有水分子独立地快速运动,使天然矿物质水中的水分子、微量元素与生物能活性水有机地缔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了原来天然矿物质水中的水分子结构,得到新的矿物质水,用于勾兑稻花香酒,再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处理,得到含有适量微量元素的活力型酒。”目前,湖北省科技厅审查认定“稻花香活力型酒生产工艺及保健作用的研究”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还原一个真实的谢永文

谢永文常说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而白酒界的老专家们却将他在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这种“内向”,正是因为“内向”,所以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不受周围浮躁心态影响。

但谢永文今天的成功,绝非简单的“性格使然”。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长假,就连妻子两次生产,最需要人照顾时,他也奔波在外地,行走在学习钻研的路上。偶然难得的空余时间,他也用来“啃”技术方面的书籍。对于谢永文来说,最放松的时刻就是陪着妻子散步,他说自己平时太忙了,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思考工作以外的问题,散步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只有这时他才能跳出行业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行业内的问题,让自己看得更宽,想得更远。

如今的谢永文,面对企业上下的重托,仍不敢有丝毫懈怠。稻花香资源循环自动控制系统的完善、女士美容酒的开发创造、百亿工程的技术准备等等,都等待着他不断创新、不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