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国际市场大洗牌的临界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4-29 15:39 行业分析
变化标识之一是对地球有限生态资源的共识。现代工业所依赖的各种自然资源可以换算成能量。所有的能量出自3
  变化标识之一是对地球有限生态资源的共识。现代工业所依赖的各种自然资源可以换算成能量。所有的能量出自38亿年地球形成过程中太阳光合作用的积累。人类每天消耗的各种能量大致等于地球通过37年太阳光合作用产生和储存的能量。西方社会每人一年消耗的蛋白质约等于300条鳟鱼能够提供的含量,同等数量鳟鱼的食物消耗约等于9万只小青蛙,它们的等量食物消耗约是两千七百万只蚂蚱,后者消耗约两百万磅青草。简化后,在能量、光合作用、时间、人类生产和消费这个公式中,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地球再生的速度。

  对资源枯竭和再生能力死亡的恐惧开始左右消费者和企业的思维与行为。它也促进形成了“资源生产力”新思维模式,鼓励西方企业大力改造生产技术,提倡“四倍有效”技术,即双倍减少资源消耗,双倍增加使用时效。在西方媒体的讨论中,中国经济模式往往和环境污染与过度资源消耗联系在一起。现实中,一旦类似“四倍有效”的技术成为基本标准,中国企业生产方式的竞争优势必会受到威胁。

  变化标识之二是将“全过程成本”纳入经济政策和商业模式之中。除了生产成本,政府机构和商业企业还开始计算耗费的资源的自然更新成本,使用后的回收成本,制造和使用过程所造成的污染治理成本,以及对造成伤害的第三方的补偿成本。全成本计算首先在二氧化碳减排的政策中体现出来。美国加州和加拿大俾诗省讨论对汽油实施额外的排碳税。北欧一些国家用“个人减排信用额度”的方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在全成本的计算方式背景之下,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正从少数例外成为渐显的趋势,因为,当地制造比中国制造更显出成本优势来。

  变化标识之三是消费价值观的改变。2009年金融危机后,人们重新燃起对经久耐用、持续审美、回收再生、自然分解的价值追求。凡是不值得欣赏的,就不值得购买。有艺术审美特征的商品,就值得长久使用。商品应该具备有机生态特征,它们要么可以部件回收,要么能够自然分解。这些价值观念逐渐融入新一代消费者的审美观和对使用效能的计算。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西方消费者容易将中国制造的商品与复制品、快速消耗品、健康隐患等联系在一起。这种潜意识的心理降价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品牌价值。

  变化标识之四是“循环经济”的设计思想正在成为典范。从1976年到1987年,Walter Stahel 与 Borlin 合作,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论述了产品不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生产-使用-废物回收),而可以是从摇篮再回到(新)摇篮 (生产产品-使用-回收进入新产品)。

  1998年,美国建筑设计师William McDough与Michael Braungart合著了《下一次工业革命》一文。2002年,二人又合写了《摇篮到摇篮》一书。紧接着,二人成立了MBDC咨询公司,推动C2C认证标准。C2C的概念提倡产品部分或全部零件的再生使用。例如,鞋子的胶垫部分,现在是完全进入废品回收流程。但它可以被分离出来,在新鞋子中再次被使用,而不必进入废品流程。建议把产品的每个部件都看成是下一个产品食物链的营养。规范产品部件为技术营养体和生物营养体二种。技术营养体可以在产品食物链中被多次使用,而不必进入废品回收部分。生物营养体是有机体,可以自然分解,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他们的公司与 Material ConneXion公司合作建立新材料数据库。企业可以用有偿的形式获取已经研发成功的设计和材料。目前有200多个材料和设计在这个数据库中。在过去的十年中,西方社会建立了诸多类似的环保体系和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如果这一趋势蔓延成长为广泛接受的标准和文化,中国企业销往国际市场的产品就必须得经过材料认证和生产流程认证。

  单独看待上述变化,它们各自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量和程度上的影响,但不至于导致危机。综合理解各股力量交织互动的走势,它们可能产生“商业排华”的效果。

  作为当地政府,它们可以利用全过程成本为基础的立法鼓励制造业回流,促进当地就业。作为西方技术企业,循环经济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寻租机会,利用材料认证和流程认证获取高额回报。作为西方制造业,结合政府政策、智慧产权优势和消费者价值偏好的有利变化可以改写与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比较。在社会和政治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中的宣传与反宣传不断强化着西方普通消费者对中国和中国产品的偏见。如果再出现“玩具铅”、“猫狗食物中毒”等煽情性质的产品事故,各股力量就难免风云汇聚,使得危机从巧合变成必然。

  商业决策看似理性,其实有着感性和文化的深层基础。完美风暴往往是各个偶然因素强化联动的效果。在国际市场不断出现排斥中国企业的政治性做法的时候,预想“商业排华”的情境是避免它真正出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