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io前传:6年、51款游戏、CEO出走、亏损
2003年,惠普公司和诺基亚公司联合举办了一场手机游戏大赛。三个来自赫尔辛基科技大学(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学生,凭借一款名为《卷心菜之王》(King of the Cabbage World)的多玩家游戏,夺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三个学生找到当时在惠普公司工作的彼得·威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请教,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彼得直截了当地表示,做游戏公司。
一年之后,这三位大学生,尼古拉斯·亨达(Niklas Hed)和另外两位同学( Jarno V kev inen,Kim Dikert)成立了Relude游戏工作室,这便是Rovio的前身。
2004年,Relude公司把《卷心菜之王》买给了数字巧克力公司(Digital Chocolate),后者将游戏改名为《鼹鼠战争》,使其成为第一款移动平台上的商业化游戏。
此前,尼古拉斯已邀请了堂兄迈克尔·亨达(Mikael Hed)担任公司CEO。后者的父亲是一位天使投资人。起初,Relude的原始资本是获得冠军的奖金,以及哥俩东拼西凑的几千欧元,但是,很快公司陷入困境。
怎么办?手机游戏或许能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
这个念头直到2004年冬天,才进入到迈克尔的父亲的脑海。他拿出100万欧元投资了亨达弟兄,日后,老亨达便是Rovio的董事主席。
Rovio这个名字则是弟兄俩献给投资人的礼物,他们把公司名称改为Rovio,这个词在芬兰语中是“火”的意思。拿到资金,年轻人感觉创业激情如火焰在胸中燃烧,尼古拉斯招兵买马,信心满满,在心中描绘未来。
此时,团队却出现了分歧。迈克尔认为应该专注休闲游戏,这与董事主席,也就是他的父亲,观点不同。迈克尔选择离去。
大战将临,将军请辞,CEO的离去使公司的战略布局被打乱,Rovio只能坚持做自己擅长的游戏开发,而放弃了市场营销能力和分享渠道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