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失败之鉴:“中国式失败”的启示

国企 2011-06-08 15:59 行业分析
在世界著名失败企业的名录上,华商企业别具特点,王安电脑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
  在世界著名失败企业的名录上,华商企业别具特点,王安电脑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也出现了“中国式失败”的独特景观。许多企业如同焰火般倏然升腾,又在一夜间陨落飘散。吴晓波的《大败局》一书总结了中国草创型企业家共有的“失败基因”: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由于文化和社会的原因,中国企业“先天不足”,企业家又缺乏持续自我提升的自觉意识,往往还没有真正成功就已经败走麦城。

  中国历史上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能产生适应商业文明的职业精神,如今也仍未建立起一套坚实、统一、稳固的商业伦理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带来了商业伦理的扭曲和失范,在社会生活中呈现众多负面特征:弄虚作假,巧取豪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追求利润而不顾公益和社会底线⋯⋯导致社会大众对商界缺乏足够的信任,成为许多中国企业难以做大、难以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在全球化时代,国内企业家可以便捷地分享世界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然而与“成功学”相比,学习“失败学”也同样重要。失败的企业具有反面教育价值,从思考安然、雷曼兄弟等为何土崩瓦解中学到的东西,并不比从韦尔奇、郭士纳身上学到的少。在中国的本土语境中也不乏值得学习的失败案例,可企业家多对此不屑,纷纷从曾国藩、胡雪岩身上学习为商之道。殊不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审视、反思和戒除内在的“文化恶习”和制度劣根性,中国企业还将在徘徊、困顿中错过更多机会。

  中国企业要追求卓越、跻身世界一流,需要的是学习和养成真正的职业精神,塑造健康有序的商业伦理价值观。在伦理底线上,只有遵循没有创造。只要能够识别并采取行动应对那些可能导致自我毁灭的习惯,大多数公司都能实现基业长青。把失败知识化,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以指导现在的行动并预测将来,努力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失败学”的意义所在。

  如果中国企业家都能从“失败学”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有一天他们不需要再读曾国藩或胡雪岩的原因所在——即使读,也不是抱着现在这种心态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