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白酒行业调整期有哪些不平等的事情?

《中国酒业》 2013-10-25 14:51 行业分析
一是控制人力成本降低全员薪酬。这个建议来自不少酒企朋友的抱怨。企业经营情况不佳经常成为管理者裁员降

    一是控制人力成本≠降低全员薪酬。这个建议来自不少酒企朋友的抱怨。企业经营情况不佳经常成为管理者裁员降薪的合理借口。而出于“公平”考虑,往往采用全员降薪的方式。为节约人力成本而降薪可以理解,但是是否应该以“全员”或“同幅度”的方式值得商榷。员工能力不同、贡献不同,对薪酬的期望也就不同,“吃大锅饭”式的奖惩体系最终抑制的是高素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管理者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应该着眼公司整体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性。换个角度来看,现阶段也可能是企业吸纳优秀人才的良机。

    二是以价换量≠价跌量增。大家都知道按照产品供需曲线,价格下降将带来销量的增加。因此部分企业为了保增长,不惜采取降价手段。这种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但凡事没有绝对,一味的降价有时不但不能促进销售,反而导致滞销,上半年行业内已经不乏这样的案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降价在带动销售的同时,也在减少经销商的利润,并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品牌力的下降有可能进一步挫伤经销商的信心,结果导致经销商这一重要环节发生突变——销售意愿大幅下降。由此可见,降价是一个危险的平衡游戏,在某个区间可以取得以价换量的效果,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反而有可能抑制销售,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是减少广告费用≠削弱品牌建设。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企业既要想办法“开源”也要学会“节流”,于是不少企业在广告费用上做起了“减法”。应该说对于减少广告投入,特别是充斥屏幕的电视广告投入,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笔者甚至觉得有些企业过于依赖电视广告其实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整天面对大量的电视广告,消费者早就麻木了,这就是经济学里面说的“边际效应递减”。但广告费用该省,品牌建设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品牌基础尚不牢固的企业。行业调整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因此各家企业在考虑如何省钱的同时,更应该认真考虑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持续强化品牌建设。

    四是调整产品结构≠重心转至中低端。由于限制三公消费政策重拳出击,高端白酒价格一度快速下行,给次高端、中高端价位产品带来较大压力。一时间调整产品结构成为业界共识,定位“大众消费”、“中低端消费”被奉为“真理”,紧接着包括部分全国知名品牌在内的众多企业迅速转战中低端市场并推出低价位新品。问题由此产生,从行业整体供需角度考虑,中低端市场的产能过剩是最严重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而大量新进入者如同火上浇油。匆忙转型的企业是否考虑到,跳入这样一个红海,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所以笔者认为,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企业可以调整产品结构,但调整的方向一定是自己最有竞争力的领域,绝不能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