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调味品行业的新变化
2015 年调味品各品类销售额和销售比重如下:从调味品销售的状况看,油类调味品趋于稳定消费状况,未来的需求空间较小,复合调味品增长空间较大,发酵类调味品乏力,火锅类调味品也在快速增长,而香辛料调味品和基础类调味品趋于饱和。未来最有潜力的调味品是复合调味品和火锅调味品,这两类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过去调味品销售是渠道为王,随着调味品经营的店租、人力、进场费、运输等成本节节攀升,乡镇快递、农村电商等快速发展,调味品从企业直接到消费者的时间、费用大幅下降。新的商业行为让渠道危亡的时机将到,大多数调味品人都不知道渠道去哪里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调味品生产企业之间的互动消费行为越来越快,消费分享会越来越多,消费者食用调味品将会越来越透明。
通过数据调查得出:21.5% 的人认为人人都是渠道,28.4% 的人认为电商才是渠道,32.6% 的人认为现在的渠道成本高,17.5% 的人认为所有的渠道都是优胜劣汰,不需要考虑渠道,关键考虑消费者要还是不要,是不是消费者重复需要,这才是真正的消费渠道。
从2014年末开始,各大商超的调味品货架上,“新面孔”开始涌现。为何有这么多新品牌冒出来?
背后的原因是热钱涌入调味品行业。由于调味品行业门槛低、利润薄,以往并未得到资本的过多关注,而随着饮料、小食品等行业洗牌完成,热钱终于把目光投向了调味品市场。这些新品牌靠资金优势迅速打开异地市场,而调味品市场的份额相对稳定,一款新的饮料产品可能会带动市场增量,但一个家庭的酱油消耗量并不会因为市场产品的选择增多而变大,因此新产品的涌入,也意味着原有品牌的份额被挤占掉。
另一方面,餐饮市场作为调味品的“大客户”,需求明显下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显示,大连餐饮业今年调味品需求量同比下降45%至60%。
随着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非转基因食用油,玉米油因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酸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预测未来2-3年非转基因小包装油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超过8%,其中非转基因食用油将占据20%-30%的市场份额。2013 年以来,与同类油品相比,玉米油销售份额已经连续三年稳居第一。
2015年,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6.8%,调味品抽检合格率略高于食品行业整体水平。2016年,食品抽检覆盖范围更广,包括进口食品、网上食品以及专项食品,计划进行多品类多批次抽检,实行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调味品抽检将持续跟踪氨基酸态氮、防腐剂、二氧化硫等指标。
目前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已经完善,执行还需要细化,比如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措施;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创新,还需要协会与品牌企业的协调与配合;政府监管更加透明化,监管服务在不断提高。
目前餐饮业对自制调味料需求大,调味料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并越来越多地走上互联网,调味品企业要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近年调味品业经历市场波动,整合早已在业内酝酿。随着调味品行业的生态圈发生显著变化,企业和经销商不断寻求新发展模式以获取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