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酒业发展趋势 走上不同道路的“红白啤”
2016年即将过去,各行各业都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对于处于调整期多年的酒业而言,在经历了自2013年开始的“恐慌”、“转型”之后,2016年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白酒企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在回暖的同时,“涨价”成了共同符号,啤酒行业则是由盛转衰,产销量甚至出现了连续24个月的下降,而葡萄酒领域,迅速增长的进口葡萄酒和葡萄酒“大单品”则大出风头。
白酒行业涨声不断
临近年底,随着一线名优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的控量保价,诸多名酒企业也随之进行停供限售甚至进行提价,控量涨价也成了白酒今年的主基调。中国白酒企业经历近三年的行业深度调整期后,在2016年出现业绩回暖迹象。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19家白酒上市企业中,有过半的酒企在今年10月中旬交出亮眼的三季报业绩单。
根据财报,以茅台、五粮液、洋河为代表的高端酒主导企业均成功实现业绩回温。贵州茅台三季报显示,以营收266.32亿元,同比增幅15.05%;净利润收入124.66亿元,同比增幅9.11%的业绩独占酒业鳌头。五粮液三季报显示,净利润收入51.01亿元,同比增幅10.83%。洋河三季报显示,净利润收入48.39亿元,同比增幅8.47%。高端白酒主导酒企营收业绩飘红,净利润增长幅度增势平稳。
从酒企的销售指标也可以看出业绩回暖趋势,有不少白酒企业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根据茅台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茅台酒销量已完成全年计划的64%。据五粮液集团官方显示,截至8月末,五粮液已经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90%。而随着春节的临近,白酒行业很有可能再迎来一轮涨价。白酒专家郑颖平表示:“高端白酒经过这几年的蛰伏,今年全面回暖了,我个人判断明年价格还会继续往上涨。”
啤酒市场“内”降“外”升
与白酒的回暖态势相比,国内啤酒业却陷入了产销量连续下滑的境地。在结束了连续25年的增长之后,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啤酒行业连续24个月下滑。国内啤酒产量的下降也体现在了企业的财报上。据了解,众多国内啤酒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国内大型啤酒企业燕京啤酒与兰州黄河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3.72亿元和5.5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为9.4%和6.02%。
与此同时,进口啤酒无论是品牌还是销量也在加剧蚕食中国啤酒市场的份额。据中国国际啤酒网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为45.9124万千升,同比增长26.4%。进口啤酒金额为30.6685亿元,同比增长27.3%。与此相反的是,国内啤酒则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2016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产量为3275万千升,同比减少2.3%。
针对国内啤酒市场出现的内“降”外“升”,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整个中国啤酒市场目前呈现梯形,国内啤酒企业占到了整个市场的塔腰和塔基部分,塔尖部分全部由进口啤酒市场份额占领。近年来中国啤酒整体的消费虽然在上升,但国内啤酒企业业绩却出现下滑,主要是国内啤酒的上升空间被进口啤酒吃掉不少。
葡萄酒大单品受宠
与国内白酒1500万千升、啤酒5000万千升的市场总量相比,葡萄酒的体量要小很多。但随着消费者群体的日渐成熟,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大,其中进口葡萄酒的增长尤其明显。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进口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54.6%;进口额达到11.9亿美元,同比增长66.5%,为五年内同期增长最高,国内葡萄酒市场属于稳中发展。业内预测,最后一季全国葡萄酒进口量和销量都会持续上升,加上备年货的需求,预估2016年整年会较2015年度进口总量增长25%左右,而明年国内葡萄酒市场份额将会持续增加。
虽然目前国内葡萄酒正处于风口之上,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整体小而散,缺乏超级大单品出现。这也向业界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随着中国消费者群体的日渐成熟,葡萄酒市场已经开启了品牌集中化的“洗牌”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推出“大单品”成了酒企不约而同的策略,包括张裕、中粮名庄荟在内,多家企业都在加速推进大单品战略。对整个葡萄酒行业而言,未来还将进一步向着大品牌和优势产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