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原初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近70%的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也表明,最近几年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规模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科技项目数量年均超过3万项。
传统工业行业中的国企,更能感受到技术创新的紧迫。
近日,济钢与中航威海船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海洋用钢研究所和工程机械用钢研究所,约定在满足客户升级换代需求、新品的联合研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济钢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用钢研究所是济钢与中航威海船厂合作成立的产品研发、工艺创新、试制一体化的技术中心,旨在进一步开发高强度、高技术含量、耐腐蚀性的海洋用钢,充分为船舶修造业提供全方位钢材供应和服务,提升我国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不刻苦钻研技术,不进行自主创新,我们就将失去海洋钢材市场。”上述济钢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5年,济钢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中央部门、省市地方的技术创新课题,获得国家、省市课题经费支持额度累计达3800万元,先后荣获上级科技成果奖243项次,申请专利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件。烧结机余热发电项目输出到包括鞍钢在内的多家钢铁企业,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包括印度企业在内的10多家公司。
“产品创新课题已经十分紧迫,新生产线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之后,如果吨钢销售价格不能快速提升,我们将面临着极为被动的局面,因此,产品研发创新问题是我们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济钢总经理蔡漳平说。
与济钢一样,同在传统行业中的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工程总公司正在创新上努力往前冲。
中建下属的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为避免环境污染,经过多年研发,成功生产出“绿色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可以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和有害物质的最低排放,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别小看这种混凝土,它有两项专利。未来可引导混凝土行业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升级。”该公司负责人说。
“产品好坏决定着能否拥有市场,是市场逼着我们必须要超前一步,才能生存。”上述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中建仅仅是央企创新的一个缩影。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为加工三峡工程水轮机而研制的关键设备———CKX53160型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不仅代表了我国超重型机床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更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2006年到2009年,央企科研投入年均增幅达37.3%,33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创新企业,46.2%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在央企,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央企获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近70%的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也表明,最近几年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规模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科技项目数量年均超过3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