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混合合作社模式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制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投资自建牧场,却跟传统意义的自建牧场有所差异。国内某大型乳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制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投资自建牧场,却跟传统意义的“自建”牧场有所差异。国内某大型乳制品企业新建了占地4000亩的精品奶源基地,存栏奶牛达到1.5万头,但组织形式却是进化的合作社模式。当地农户以三种方式贡献资源并享受收益:
第一是土地,农户可用土地入股,这些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可用大型机械化设备种植玉米,作为饲料,按土地面积分红;
第二是奶牛,农户以奶牛入社,有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每年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20%);
最后,农户以自己的劳动力可以转化为产业工人。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该企业为合作社配备的奶牛养殖技术,能大量提升牛奶产量。集约化也为品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然,规模化养殖对防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延伸到整个养殖场。
这种模式下,农户从土地分红、奶牛分红、工资收入等方面的收益都完全取决于合作社最终的产出,原材料(饲料、奶源)供应方跟乳制品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把农户分散的资源跟企业集约化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对于合作社来说,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参与者利益的同一化,但农户作为土地主、奶牛拥有者、产业工人等多方主体,利益诉求又是多元的,因此,混合合作社模式的交易成本将会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