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秋航空来说,上市是一件颇为慎重的事
对春秋航空来说,上市是一件颇为慎重的事。原因在于,王正华对资本的防范心理。
实际上,自春秋航空创办以来,没有接受任何外部投资。在过去几年,无论是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以及国内外航空公司都曾找到王正华来谈投资入股。王正华说:“我们就想自己干,既不要别人推荐的航空业资深人士担任CEO,也不要别人的资金。”有国外公司提出方案说,愿出5倍、10倍注册资金的价格买下春秋航空的运营权,但王正华依然占有51%的股份;国航在去年初也曾提出入股春秋航空,但都被王正华拒绝了。“我不投资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投资。”
据接近王正华的人士透露,这源于王很担心外部资本进入后会对经营和管理进行干涉。对他来说,外人未必能全部理解、认同春秋航空的管理;同时,作为春秋航空的创造者、公司的绝对权威,他并不想失去这种完全掌控的能力。不过他也并非是不愿分享的人,他自称自己只拥有目前春秋航空30%的股份,其余70%的股份都分给了员工。
他从来不喜欢“花别人的钱”的感觉。固执的王正华从1981年开始做春秋旅行社开始,就不愿意欠别人的钱。实际上,在旅游和航空这两个行业都存在大量三角债。财务部门新来的员工甚至会很奇怪:在别的公司,能够欠人钱是一种能耐,是会被给予奖励的,而在春秋航空,这种做法是不允许,而且会被扣奖金的。当然,王正华也不愿意别人欠他的钱,宁可丢生意。“有人说我傻,也有人说我不会做生意,说是做生意就是要学会用别人的钱去做生意。”但他并不想在这方面“与时俱进”。对于他来说,财务干净代表着一个人的信誉。
“究竟应该不应该上市,内部论证了很长时间。”王正华透露,因为上市会带来很多麻烦,“独立董事和股民肯定会"唧唧歪歪"很多事。”但最终决定上市是因为,春秋航空希望以此规范企业治理。
王承认现在春秋航空更多依靠人治,而非制度、流程及外部监督。在对这一话题做出解释时,他依然坚持说制度、流程都意味着麻烦。
尽管王正华经常说他早已脱离一线管理,公司日常事务都交由CEO、总裁处理,但在春秋航空依然可以经常听见他在走廊里大声训斥员工。
不过不管这是一个多么强势的、相信自己拥有掌控公司未来能力的老板,他已经快要到70岁了。他还能掌管公司多久?像李嘉诚一样80岁以后依然掌管着自己的商业王国,当然有可能;但也可能随时让别人接班。
王正华看起来身体颇为健康,但或许可以看出他同样对自己身体、健康会产生担忧的是:他偶尔会主动拿自己的年纪和身体开玩笑,比如会以“假如哪一天我老年痴呆了”来作为自嘲表述的开头。
如果王正华退休,谁来掌管春秋航空?CEO张秀智或许是人选之一。这是一位女士,年纪接近50岁,以纺织女工身份加入春秋旅游,并跟随王正华创办春秋航空。
更有可能的接班人则是王正华的儿子王煜,目前担任春秋航空高级副总裁。从王煜的求学、职业路线中,就可以看出王正华的有意规划。王煜告诉《环球企业家》,在自己大学毕业后,是父亲建议他去美国留学:“当初我不是很有所谓,但他认为应该去国外学习一下。”当2001年王煜拿着圣路易斯大学两门硕士学位回国之后,王正华并没有让他进入春秋旅游,而是选择进入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工作,因为可以观察更多公司的管理实践。直至2008年,王煜才正式加入春秋航空。
对于是否会让儿子来接班,王正华的回答是,有这个想法,但“希望谁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好的利益就由谁去做,不能说一定是他,或者一定不是他”。据春秋航空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透露,王正华更多是以自己的管理能力来要求王煜,由此必然会产生落差。王正华对于儿子及其他管理层的评价则是:“如果有一天我痴呆了或者死了,他们一直在做也没问题。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我想得那么远。”
王正华说,王煜与他的很多想法都不同,在一起时也总会争论。“他很有见解,我也基本能容忍,但是争论起来就没有好脸色了。”他认为儿子的问题在于,书念得比较多,看公司的管理更多是从理论、概念上来套。
典型的分歧,比如从公司用人来说,春秋航空的管理层大多是由业务底层,甚至是春秋旅游的老员工担任,王正华说,这种员工会很务实;但王煜则更倾向于请一些专家人才,包括人力资源、技术部门,他会认为现有的团队不够“专业”。“他会拿一大堆数字、推理来否定。”王正华说,“思维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不过至少目前,王正华还没有退休计划。“你说我退下来,我干嘛呢?”王正华反问道,“真的有一天完全让我不工作了,大概不要半年就会痴呆了。”他至今保持的习惯是,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看文件,晚上十点以后才下班。即使在办公室没有任何公务需要处理,他枯坐着,也要坐到八九点钟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