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市场化批判
商业竞争要求零售企业高度市场化,我国零售企业市场化任重道远。
管理人员意识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要求。
市场化的竞争要求参与竞争的组织和个体社会化,自然人形成适应社会商业化的人格。
从这个角度讲,契约是社会化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口头承诺只是自然人的行为模式。文章中张元之所以会发出交友不慎还是轻信他人的闷叹,首先是自己市场化的意识不够。面对一个足以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破产的物业问题,仅仅是守着一个承诺在经营着自己的未来。而当承诺无法兑现的时候,是指望对方受到一点良心的谴责聊以自慰,还是期待社会舆论给对方一点负面的评价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抑或是对对方道德的审判来发泄自己的愤懑?亿洋在合同执行期间,也曾考虑过增加租金的问题,也许仅仅是迫于承诺的压力,一直没有执行,而这次痛下决心,也许也是承诺的代价过大而择道而行。市场化的过程中,零售企业管理人员的市场化意识必须加强,否则必然面临困境。
决策机制与执行力不能紧跟市场化的节奏。
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天元管理层开始激烈的谈论,仅仅是因为一个物业租赁问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仍然束手无策,空余集体的悲叹萦绕着大家受伤的心灵,而这个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对方的承诺没有兑现自己却无计可施。当初,在决策的问题上,是谁给了张元一票决定权?又有谁对这个决策进行过分析与监督?笔者在咨询工作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把董事会会议室当成一言堂抒发场所的零售企业老板。许多零售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做大一个人说了算,在创业时期,这种决策机制的高效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在企业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组织健全的企业,为什么连一个租赁续约的问题都没有人去做,这么多的部门,这么明晰的岗位职责,难道连一个合同续约的问题都要等到合同到期的前一个晚上去讨论吗?在执行上,很多零售企业管理层还是停留在按老板意思办事,而不是按制度办事,按市场需求办事,甚至在简单而重大的问题上出现集体无意识,停留在相信老板的能耐和实力,而没有意识到市场的调节的威力。
竞争策略不能完全体现市场化的基本原则。
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而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机制,要实现公平,更多的
是靠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自律。亿洋在自己的战略执行过程中,抛弃自己的承诺,实现利益最大化,虽然在法律上无可厚非,但这种竞争策略是建立在商业伙伴的利益受损基础上的。同时,隆科在连锁扩张的过程中,依托自己的实力优势,在挤兑天元的过程中扮演了幕僚的角色,对亿洋的行为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但这都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行为,市场化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调节的过程,调节利益分配是市场的基本导向之一。零售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与地产等产业的融合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当市场调节的缺陷遭遇商业道德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就需要市场监管系统的完善。
监控系统不能配备市场化的发展。
天元管理层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及法律与舆论的工具保护自己利益,随即被另一个声音
盖住,因为对方掌握了媒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媒体是站在实力的一边,而不是站在正义的一边。媒体作为舆论的窗口,很大程度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严明的职业价值观。作为一个国企背景的隆科公司,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政府的形象。这种优势不应该成为商业竞争中倚强凌弱的资本,而应当是带头维护市场秩序的动力,政府在市场监管的同时,自我监管与约束也有待加强。同时,就现状而言,我们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公民的市场化意识加强,也是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在国外零售巨头纷纷掠取国内市场的时候,我们的零售企业可谓是内忧外患,充分市场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