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如何摧毁公司的》(How They Blew It)
平凡小事的力量
在本书的16个案例中,包括安然、世界通讯、雷曼兄弟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世界级企业,也包括来自俄罗斯的前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德国曾经的首富阿道夫•默克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周正毅。在Tony眼里,纵然是雷曼兄弟这样深受外部经济环境打击的企业,领导人也要为它的倾覆承担70%的责任。“大多数企业家是能拯救他们的公司的。” Tony说,“如果他们能一如既往地关注细节, 关注现金流,关注客户,关注员工。”而在Tony看来,雷曼兄弟的CEO理查德•福尔德对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一无所知,却盲目听从了别人的建议。 “我深信理查德•福尔德并不知道雷曼兄弟卖的到底是什么,即便拥有来自哈佛、耶鲁、沃顿等等商学院的高才生。”Tony这样说。这也是他总结的10条教训中的重要一条——“如果你对某事不了解,别人就会误导你”。
总结这16个企业家的经验教训,让Tony印象最深的,仍然是这些企业家忘记了“平凡小事的力量”,也就是那些生意中的小事情、小细节。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让人觉得习以为常,但在Tony看来却是做生意的核心。就像那些五星级酒店之所以能成为五星级的酒店,是因为不论客户什么时候入住,房间都一尘不染,每样东西都放在它该放在的位置上,每一处细节都跟以往一样完美。“这就是细节。” Tony说,“如果他们哪天没有坚持这么做,那么客人就一去不复返。”
令人好奇的是,这16个企业家来自不同商业领域、不同国家,企业规模也不尽相同,看起来造成他们失败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如果说企业家的个人行为要为企业的失败负上70%的责任的话,那么他们身上就一定有着某些共同之处。“的确如此。”Tony肯定地回答,“那就是他们的‘妄自尊大’。”
切忌妄自尊大
阿道夫•默克,曾是德国最具声望的企业家。从一个只有80名员工的药厂起家,一步步打拼,成为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领导者,曾经连续50年都非常成功。2008年,默克家族大举做空大众汽车普通股,而此后因保时捷对大众的意外收购,大众的股票一路狂飙,从200欧元升至1000欧元,默克家族一败涂地。时年74岁的老默克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于2009年1月7日跳轨自杀。
“曾经的成功让他甚至都不相信有一天自己会失败,不相信银行再不会支持他。”Tony说,“所有自认为能击败市场的人总是狠狠地被市场教训——其实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于他能战胜市场,而是顺应市场需要做了正确的事情。”
Tony的观点与哈佛商学院教授、全球领导力与变革大师约翰•科特不谋而合。2009年, 约翰•科特出版《紧迫感》一书,阐述危机中的领导力。在接受本刊专访时,科特说到:企业无法建立真正紧迫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自满。而判断一个人是否自满的方法就是,看他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
“过度自信和相信自己是不同的。”Tony说,“相信自己意味着你知道自己也会犯错。我就比我认识的大多数人犯错多,而且我知道我的成功就来自这些失败。”而在他看来妄自尊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没有敬畏心。“在本书中,我们能学到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我们必须承认运气的存在。”Tony说。多数企业家都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不承认有时候是误打误撞的好运,在Tony眼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企业的平衡之道
一个令Tony自己也感到有趣的现象是,书中列举的16个企业家中,没有一个是女性。Tony认为这也许印证了女性在危机意思上要比男性强得多,在面对风险时她们更加谨慎。而让Tony唏嘘不已的,是他发现能在失败中挺过来的企业家其实少之又少。 “生活不是好莱坞电影。”Tony感叹,“现实要残酷得多。舆论总是过度宣传那些死而复生的案例,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一蹶不振。”
事实上无论企业是否遭受到灭顶之灾,无论是在何等规模的企业,领导者们都会遇到如何面对困境的问题。Tony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谈及危机中的领导力时,他的建议更是切身体会:“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你要挺身而出,去面对困难。去面对你的员工、客户、所有利益相关者——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领导力就是诚实,对员工开放,勇于率领他们前进,显示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围绕你的核心业务,不要放弃。”
总结全书的观点,Tony给老板们最衷心的忠告,就是保持生活工作的平衡。这并非一般意识上的平衡,而是如何看待个人成功与社会的关系。“世通的Bernie•Ebbers买了很多地,数以千计英亩的土地,富可敌国。他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吗?为什么不去更多的回馈社会呢?就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那样?”Tony说,“对我来说,做一个企业家最好的经验就是,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有一天我不担心我的孩子被攻击,是因为人们丰衣足食,不为生计所迫。我的哲学就是,企业家应该用自己的成功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