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汇:“最后一里”
“有了中央厨房,首先,原材料的收货是统一的;其次,初期的加工是一致的,从关键的调味品、复合型调味料,到最终配送到不同门店的半成品是一致的,这相当于标准化的工作完成了八成,剩下的两成则由厨师们去完成”。在李昀看来,剩下的两成相当于整个标准化过程的“最后一里”,同样也至为关键,怎么去训练和规范厨师的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苏浙汇的门店厨房里,针对不同菜品会有一个统一制作的标准配方表,作用类似于“操作指南”,配方表里会对菜肴的主料、辅料、步骤以及最终的口味、色彩甚至盛放的器皿都会做明细的规定和说明,为了保证最终上桌的成品不走样,甚至每道工序都拍有图片以资说明,但绝不外传。
“这些还不够,菜肴出品时,我们还会有巡检和督导来进行检查,规范他们的菜式”,李昀说,毕竟实现标准化是个需要人来操作的过程,因此最后的巡检督导便必不可少。
对于传统中餐这样原本高度依赖大厨个人经验的行当而言,引入中央厨房首先在内部便会引起不小的改变和冲击。在将每道菜的工序环节进行分解,形成流水线的分工操作之后,原来是指望着大厨一人的手艺,现在则变成了很多人一起忙活,每个厨师负责的只是整个流水线上的一环而已。
这样的改变,便意味着大厨得把此前不示人的“秘方”公之于众,在传统厨师的认知里,这几乎是等于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说,李昀当时曾这样问总厨朱俊,“你是要做一家店54人的总厨,还是540人的总厨?”在她眼里,配方的价值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提升的,将来必定是品牌带动配方,配方则“需要一个载体将它发扬光大”。
同样的,需要让厨师们适应和接受的,便是标准化带来的他们的作用及角色定位的变化:从一个厨师转变为流水线上的工人。事实上从1999年出任苏浙汇CEO直到如今,李昀都觉得自己的一项工作便是要不断的给员工们“洗脑”,她会不断的开会,来向下属们灌输这些新的理念和想法。在她看来,身处中餐这样一个行业,因之传统,故而更易沦入保守,而要让创新变成现实并得以持续,便需要下功夫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