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糖酒网 2016-03-07 17:39 行业分析
随着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对整个大的食品行业而言,在2016年仍面临严冬,而且是真正进入数九寒天,企业生

    随着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对整个大的食品行业而言,在2016年仍面临严冬,而且是真正进入数九寒天,企业生存压力不容小觑,作为民生类的调味品行业同样面临不小的压力。但调味品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样面临很多机会。

    趋势一:倒闭、兼并潮来袭

    随着整体经济的下行和行业本身竞争的加剧,一些小企业受制于资金链、渠道、市场投入不足、增量缓慢、没有核心产品的困扰,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有自己主导产品、形成区域品牌、具备生产硬件条件的企业,将会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新生。

    趋势二:行业企业上市融资的速度会加快

    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传统食品行业是避风港,因调味品是最贴近民生的行业,所以其又是传统食品行业中的避风港。而随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落寞、互联网行业的泡沫聚集,资本开始慢慢回归到传统产业,尽管调味品行业增速慢,但其品牌生命周期长,利润相对有保障,抗风险能力强,越来越得到资本的青睐。同时,随着上市门槛的降低、上市渠道的多元化加大,很多具有增长潜力的优质中型调味品企业会集中通过多种渠道上市。

    趋势三:行业进入洗牌期,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无论是从经济因素、资本时代,还是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调味品行业都已进入洗牌期,特别是一些诸如酱油、醋、腐乳制品等更为传统的品类,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趋势四:复合调料异军突起,但仍存在技术风险

    创新,一直是困扰调味品行业发展的桎梏。近些年,受餐饮行业影响和家庭消费年龄层次的变化,复合调味料的增长势头比较迅猛,但很多企业在技术上并非是将原有的原生态、单一原料进行比例配制,而是通过一些化学添加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消费要求,因此,在技术上存在极大风险,一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认知(健康监测数据公布)的透明,可能对此类企业都是致命的打击。

    趋势五:食品安全是攸关企业生死的第一要素

    近期,国家开始真正重点关注食品安全,习总书记也曾对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因此,在未来企业应将产品的安全性能放在第一位,不论品牌强与弱、企业规模大与小,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涉及民生的就无小事。所以,无论是技术配方、加工工艺、生产环境、原料质量等,企业都要高标准、严格对待,否则,带给企业的一定是灭顶之灾!2016年必将掀起食品安全的整顿风暴。

    趋势六:行业进入高价时代

    在人们的心目中,调味品属于平民消费行业,产品附加值一般都不高,所有品类的产品价格一直属于洼地形态,但随着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对健康、概念及实际产品原辅料的硬性需求(如:非转基因、绿色天然等),及企业为之投入的硬性成本,一批高质高价的产品必然应运而生,并占领其应有的消费群体。以酱油为例,几十元上百元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不俗的表现。

    趋势七:回归传统工艺,老字号焕发青春

    调味品行业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期间孕育出一大批老字号企业,也传承了几百年,但随着工业化的冲击、体制的陈旧、规模化困局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字号企业都已没落或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一些传统酿造工艺的认知、原生态的消费理念的回归,老字号的优势正逐步凸现出来,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扶持、资本市场的追逐,很多老字号企业也必将焕发青春。

    趋势八:困扰中小企业的依旧是资本

    受限于调味品行业的增量缓慢,品牌培育周期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现金流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未来保证现金流、借助市场等多渠道融资依旧是企业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笔者不建议通过金融渠道直接融资,而是通过供应链和股权改革等进行资本的整合。

    趋势九:厂商关系会出现新的定位和模式

    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资源必会进行再分配,同时加上供应链各环节专业度的硬性需求,传统厂商的单一买卖合作关系必然会被打破,要想生存,厂商间必须高度融合、整合,杜绝传统的内耗思维模式,在利益上进行高度捆绑,打造新型共生关系和合作模式。

    趋势十:渠道碎片化,投入和产出的压力增大

    近几年,随着传统渠道进入洗牌期(特别是超市连锁系统自身面临的行业饱和竞争现状)、新兴渠道的兴起及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但调味品行业因其自身的消费特性很难从互联网分一杯羹),渠道已经进入碎片化时代。尽管单店产出继续下滑、客单量减少,但调味品行业依然离不开实体店等传统渠道,这就导致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严重不符,从而导致费用升高、销量下滑的尴尬局面。但调味行业的推广必须接地气,必须贴近主力消费群,因此,笔者建议,企业还是要重点在地推、陈列、社区店、铺市率、终端拦截上多下功夫,同时通过互联网、自媒体、软性植入式途径进行低投入传播,以提升品牌认知度,在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这样做方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