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出道广告不是万能
记得全球经济危机的2008年,娃哈哈一款名叫 啤儿茶爽的饮料横空出世,广告轰炸铺天盖地。 画面上,一年轻
记得全球经济危机的2008年,娃哈哈一款名叫啤儿茶爽的饮料横空出世,广告轰炸铺天盖地。
画面上,一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看见女生在课堂上拿着一个啤酒瓶子,惊叹道:上课还喝啤酒!学生说:老师,你out了!放学了,老师坐在车上,男朋友惊叹道:开车还喝啤酒!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撒娇地说:你out了!没错,这是娃哈哈啤儿茶爽的广告——你out了!
广告的曝光率很高,这一句你out了直到现在依然是流行语,但是流行语的主儿跑哪去了呢?超市没有,士多店也见不着,后来听朋友说在某些小店见过,从原来的均价3元降到1.5元一瓶,身价大跌,这是怎么回事?是新品出道广告做得不够吗?这显然不可能。
但事实上很多品牌走入了一个广告万能的误区,例如顺鑫牵手公司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新一代果汁“这样紫啊”不惜花巨资请当红明星组合S.H.E代言,红了广告语“这样紫啊”,但是产品依然在货架上灰头土脸。
企业如果迈着过时的步伐走新路的思维做新品,一味地进行终端广告轰炸,显然是要摔跤的,而且有可能摔得不轻。据调查,当今媒体数量迅速膨胀,顾客集中接受信息越来越困难。有资料表明,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大多数人每天要看到2000~3000条各种商业广告信息。眼花缭乱的广告最终使顾客无动于衷,甚至感到疲惫。
那么我们再回到上面所说的啤儿茶爽这款新品,从广告上所彰显的讯息来看,对这款产品的定位似乎锁定在:时尚,新鲜。但时尚能走多远?新鲜又能鲜多久?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因为一时好奇,不甘心OUT了,会买来尝尝,但买了一次,还会买第二次吗?诚如娃哈哈集团对产品的诠释,啤酒的外表,啤酒的味道,却不是酒;有茉莉花的味儿,却不是茶。但这款饮料的四不像显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事实证明显然如健力宝的第五季,走得太超前了。而且啤儿茶爽定位模棱两可,无法建立有利且固定的市场形象,导致消费者最终无法辩析,产生混乱的印象。没有多少人愿意拿着酷似啤酒瓶却不是啤酒喝起来一股莫名怪味的“风味”饮料。而且与市面上相同饮料产品比较而言,并无优势存在,在此就不一一例举。就算不从营销专业角度去评判这个饮料好坏,我也相信四川人会念成“屁儿插爽”,光听产品名称,也足以雷倒大批人。
所以说,产品出了问题,即使广告再怎么铺天盖地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再说了,前面提到商业广告的数目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太多的商品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有足够的曝光率引起注意,但是广告也不能决定市场。因此个人建议,在新品的出世前,应该做一个专业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消费需求,作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在产品出世之后,再通过庄重的承诺、理智或感情诉求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