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公司努力应对中国的消费者
品牌认知度趋于模糊的部分原因在于,亚洲的竞争对手和国外品牌正在逐渐势均力敌。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一直被冠以抄袭国外创意的“臭名”,如今,他们正在开始创造自主创新的产品,马祺指出。“我们看到,中国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原创产品,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品创新对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与此同时,外国公司需要重点学习的是,了解如何让产品或商业模式更好地适应亚洲市场。在过去,那些未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充分改进以迎合本地口味的公司,他们都在亚洲市场纷纷折戟落马,而其他一些公司,他们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彻底改造,却又面临偏离他们的传统优势的风险,而且往往使其品牌声誉造成损害。“两条路都可能会将你引入歧途,“努特森说道,“每家公司都必须找到平衡点。”
有一家跨国公司似乎已经找到了这个平衡点,那就是美国零售商沃尔玛,2010年财年,在该公司的4,050亿美元国际市场营收中,近1/4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其中包括中国市场。在品牌推广和店面设计方面,沃尔玛在中国的279家商场与美国的大同小异。但是,仍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沃尔玛商场内设有很大一块食品区域。由于许多中国消费者没有私家车,因此,一些商场会提供超市班车服务。“它既有保留,也有调整”努特森说道。
欧莱雅是通过“华丽转身”来成功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另一家跨国公司。这家法国化妆品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为195亿欧元(264亿美元),该公司与中国的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专门针对中国人的肤色来开发产品。“欧莱雅的所有营销策略都是围绕对本地市场的了解而展开的,同时利用本地市场的科技成果,从而研发出该类产品。”马祺说道,“一位中国的女顾客可以购买知名品牌欧莱雅的化妆品,而且她也知道,这款化妆品是经过量身订造的,可以满足她的专门需求。他们采用的方法非常聪明。”这种方法也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近,公司在公布令人艳羡的年营业收入时,首席执行官让·保罗·阿贡(Jean-Paul Agon)指出,“2010年,欧莱雅中国已成为集团排名第三的化妆品子公司,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
产品畅销以后,下一个挑战或许会更加艰巨:需要与快速发展的市场齐头并进。据德勤统计,中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55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为120个。但是,中国前100名零售商的零售额仅占到总量的11%。“这是一个非常分散化的市场。”努特森说道。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与日俱增,各家公司目前又开始琢磨何时及如何进行扩张。他表示,即便是正在中国坐享其成的跨国公司,他们必须快速审视自己的策略。他们今天也许在发展,但是“他们的覆盖率和规模合适吗?他们目前所做的,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定位,从而保持竞争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