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企业经营的奥秘

价值中国 2011-03-25 14:31 网络营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更是形象生动,笔韵传神,奥妙无穷。以下,通过企这个汉字,和大家共同探讨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更是形象生动,笔韵传神,奥妙无穷。以下,通过“企”这个汉字,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它究竟蕴藏了哪些有关企业管理的玄机与奥秘!

        企业组织的奥秘

        “企”,简洁的六个笔画,勾勒出四平八稳的结构。“企”字,恰似三“人”合一组合而成,即最上面一个“人”字及中间和底部分别左旋和右旋的两个“人”字(┝、┴)———我们的企业,不正是由众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所构成的一个结构完美的组织吗?“企”字的拆分结构说明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组织的管理核心就是人。

        说到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早已成为企业核心理念,但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这其中的深意呢?我认为,“企”字的拆分,不仅仅说明了“人”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元素,更说明了企业组织应具有“人”的一切属性,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的整体就应该是一个以“人”为形、形神兼备、内外和谐、应变灵活的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是智慧型的组织。这种人形结构的企业组织,相比以往机械式金字塔形、扁平式学习型等组织结构,如同一个完整的人,像人一样的聪明(我称之为智慧型组织),因而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力。

        那么,企业如何构建这种人形结构的智慧型组织呢?

        首先,企业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为企业建立“人形结构”的组织形态———在这个构架中,企业管理高层好比是“人形结构”组织的“头”,是企业信息处理中心;管理中层好比是躯干(“五脏六腑”),是维持企业机体平衡、协调内外环境、联系头与手足的部位;而基层员工则是企业组织的“手”与“足”,随时对大脑发出的指令及时做出具体的动作。企业组织拥有了这一“人”的基本形态后,还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运营原则。

        我认为,智慧型组织,应该就是一个身手敏捷、内功深厚的武功高手,它深识中医理论中的人体运行机理,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通过“道法自然”的调理机制修炼内功,通过“天人合一”的调节机制“内外双修”,从而使身体各部位具备强大的功能,保持旺盛而健康的活力。这种修炼,对于企业而言,正是以人为本地为人形结构组织紧密构建各部位的内在联系,使层级间、部门间、员工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协调机制,具备能动、灵活和应变能力,并在诸如市场情报收集与研究、产品研发生产与的全过程中,各机能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充分做出快速而有力的应对或反击。

        企业这种以人为形、以人为本、充满战斗力的智慧型组织,行走在市场的“江湖”中,面对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的对手时,自然就能所向无敌,面对险恶的环境变化,亦能轻松应对了。

         企业经营的奥秘

        拥有了超强的武功,就能纵横天下、号令群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拥有正确的经营观,遵循规矩(法律法规、市场法则),善结市场联盟(产业链),才能赢得尊重,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江湖豪杰。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次从“企”字的拆分中去寻找到答案。

        如果将“企”字中间的“人”视为企业自身,那“企”字最上面的“人”,则是企业智慧型组织之“天”,好比是我们的政府(法律法规、政策环境),最下面的“人”,则是企业的立足之“地”,好比是我们的客户(市场需求)———这不正说明了“天赋衣,地予食”的道理吗?所以,企业必须树立“天、地、人”的自然经营观,只有顺应天理(以政府法则和指引)、尊重地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与机会。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企业要想建立更大的功业,就要懂得与其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根据功能与作用的不同,共同组成为一个体型更为庞大,功能更为强大的“泛组织”,而这个泛组织,同样是以人为本,具有人形结构的智慧型组织。拥有超强的武功,并有强大的联盟做后盾,企业还能不顶天立地吗?

        组织与约束的奥秘

        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内部激励与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企”字的拆分中,同样可以寻找到其中的奥秘。

        “企”字,也可拆分为“人”和“止”,如果我们把“企”字上面的“人”视为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对象(员工),下面的“止”为企业的约束机制,那么我们会发现,如果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构合理,那么“企”字将是一个完美的形态。如果激励机制大于约束机制(企业过于强调激励的作用或约束机制过弱),则“企”字将因个“人”的过分扩张变得头大脚轻并,并将因丧失协作的能力而失去重心。而如果企业的激励机制弱,约束机制过大,则“企”字上的“人”将失去人形,企业组织将失去活力和创造力,企业就将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