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龙无首”的接班人危机
2008年,汶川地震,关键时刻,众多企业家都纷纷出钱出力出物支援灾区。山西海鑫集团为灾区捐款1160万元。其中,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个人捐款1100万元,公司员工捐款60万元。尽管李一直保持低调的态度,不过,这回,李兆会还是再次成为焦点。
李兆会第一次成为公众焦点是在2003年。当时,山西海鑫已是资产达40多亿元、个人控股90%以上的家族企业,其董事长李海仓遇袭,猝然离世,年仅23岁的独子李兆会从美国匆匆赶回继承父亲的巨额财产和庞大的家族企业。李兆会成了中国“独生一代”的第一个接班人。据说,当时这个还没有毕业的孩子,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均瑶集团掌门人王均瑶突然病逝,其弟王均金成为新任董事长,开始 “后均瑶”时代的开始;2008年,涌金投资董事长魏东自杀身亡,接班人未定。
后面是好几家上市公司,上百亿的这样一个产业,经过一翻纠纷以后,2009年1月份,在证监会宣布确认魏东之妻陈金霞继承魏东持有的国金证券43.25%股权,成为实际的控制人。
李海仓之子中断了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回到国内继承了海鑫钢铁,一夜间成为40 亿元资产企业集团的掌门人,并逐步“清洗”了父亲留下的残余部将,开始向资本市场靠拢;王均瑶之弟王均金接任董事长,同时从跨国咨询公司毕博空降了黄辉、王忠等人,对企业业务进行集中改制,主攻航空、零售和地产,并且引入海外资本,使得均瑶品牌逐渐做大做强;而商业艺术家陈逸飞的离开却引来其子与遗孀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
所以像这样的一种很突然的一种身后事,怎么处理?对于现在一种步入老年,身体健康,智力大不如从前一些创业者来讲,这种话题很多时候迫在眉睫。由于我们这样的企业在治理机制上,还有团队上的不成熟,那么这样的交接班如何成功就更加成为很敏感的一个问题。
无数的事实告诉人们,继任管理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管理工具,它正日益成为一个永续发展企业的必修课。就像球场上一场比赛的每一个位置的主力球员背后,都会有一个替补以备不时之需一样,企业也需要有一个替补总裁,以充当紧急情况下的接替者,完成公司管理经营过渡的平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