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中国商人精神的致命伤
浮躁:中国商人精神的致命伤
“当今中国的企业组织中传递着一种来自于社会的浮躁,即不做好当下的事,而是在幻想未来的事。”王育琨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随着中国企业组织的不断扩大,员工无法再有创业时纯粹的工作状态,即在当下不断地精进,一刻接一刻地探讨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往前走。那时岗位员工在走路吃饭甚至在睡觉时都在思考工作,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关键现场的员工在升官之后就不再当本分人,做本分事了。看似一直在专注地做一件事,而思想早跑到了九霄云外,更多的心思在想老板说了什么话?有什么需要自己可以满足?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有一个别墅或者新车?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周游列国等等,唯一不想当下如何精进地工作,最终在官僚气牛哄哄的场域内恶性循环。
病因知道了,如何治疗呢?王育琨曾与多名关注此问题的中外企业家们进行过深入交流。
王育琨与稻盛和夫探讨中国企业的“病”,稻盛和夫表示其在企业经营的实践中证明了单纯的考核是行不通的,考核意味着一种价值在引导公司的发展方向。当收入和当期的行为绩效挂钩时,容易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员工为了增加其个人收入而拼命抢占部分资源,造成信息资源在公司内部不流动,最终使信息资源在某一个部门中滞留,也让部门之间形成厚重且无法逾越的部门墙。
“旁观者看来海底捞的生意蒸蒸日上,一线员工认真负责,那你认为你们公司的短板在哪里?”王育琨在一次私人对话中向张勇发问。张勇的回答显然来自于更深入的思考。“大多数员工还是没有激发出来主动性,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期待员工忠于他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不是海底捞或者我个人的价值。”
同样的问题,当王育琨向罗红提问时,则有着反方向的解答。罗红的药方很生动。
“正如一个病人在输液时,输液瓶一定需要高高挂起,其高度必须高于液体输入的位置,才能正常输液,反之,则会倒流,危险至极。”这个输液瓶就是企业家本人。罗红认为在目前中国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寄希望于员工个人有强大的自主性。如果想激发一线员工的激情,则必须依靠企业创始人的觉醒和引领,企业家不能在公司初具规模时,在管理中缺席,独自去过自在的生活。职业经理人有可能是一种打工心态,无法给予企业一种深层次的提升,为此企业的创始人必须要有每一分钟的觉醒,成为团队员工的全方位资源,尤其是意识资源,而不仅仅是权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