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商人重返学堂
顺德,广东“四小虎”之一,曾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百强县排名榜首,是中国首个GDP超过1000亿元的县级行政单位,去年GDP达1935亿元。早在十年前,顺德就以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中国近百分之一的财富。如今,这片仅有806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着3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占99%以上。
近百年来,顺德的草根经济名闻天下。从“南国丝都”到“广东银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德曾迅速完成了从制造产业到金融资本的转型。在过去三十年里,顺德制造产业也完成了从个体户到工厂小作坊、半机械化再到大规模机械化的转变,形成了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的产业集群,掌握了国内市场的“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商人“饮头啖汤”、“牙齿当金使”,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打拼,为这片营商宝地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传下了务实、开创、诚信的优秀商业文化。今天,新生代顺商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机遇更多,但挑战纷至,风险随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将企业做强做大,成了每一位顺德商人的不二选择。
在顺商学院的顺德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总裁研修班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学员们听课的认真劲足让高校学子汗颜。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人们长久以来对珠三角商人评价的小富即安的痕迹。而令他们发奋求学的动力,更多的是源于不进则退的生存压力。
赢周刊记者 朱卫卫 实习记者 徐扬
顺德企业高管忙充电
又是一个秋日里阳光明媚的周末,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创意产业园二楼的一间彩色墙壁的大房间里传出来琅琅的齐声跟读:“卖点不等于买点”、“战略(正确)决定成功,细节(不足)决定失败”。整齐划一的声音让人仿佛身处某个中学的课堂。但进入教室才发现,里面坐着几十位中年和青年“学生”,有人在抬头认真听讲,有人在自己的本子上专心地做着笔记,每当老师提问,或浑厚或清脆的嗓音争相给出不同的答案。
这是顺商学院的顺德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总裁研修班(下称“总裁班”)的课堂,学员们正在上一节科目为“营销战略与组合策略”的课,有近20年经营管理经验的亲历型实战派管理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专业培训师、教授张镌铭在为学员们讲授品牌营销案例。张镌铭讲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理论与案例穿插融合,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了解到,顺商学院是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粤发〔2010〕16号),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提升企业软实力,推进顺德区产业转型升级,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顺德区经济促进局(中小企业局)、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三方联合共建,委托顺德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运营管理的企业家高端培训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许晓霞介绍说。“这是省内首个专门培养企业高级人才的区域性学院。”
今年5月,总裁班(第二期)、经理人班、北航工程师班三个班同时开学,吸引了160多名企业老板、高层参加。
据顺德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部负责人、总裁班的班务介绍,总裁班是专为各类组织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务繁忙的企业决策层所精心设计的精品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抽身出来,及时补充一个成功领导者所必需具备的全面视野和综合素养,在带领组织从成功迈向卓越的同时,也将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总裁班精选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核心课程,重点突出实战性和实用性,由企业实战派专家为企业决策层运营企业出谋划策。
今年总裁班的第二期开班,第二期58名学员中,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是董事长,三分之一是总经理、副总经理级企业负责人。大自然地板(中国)有限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几乎都过来了,集团副总裁、制造总部总经理、营销总部总经理等有九位。还有五六个学员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已经正式接手公司管理,现在基本上都担任着副总的职位。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制造业,还有生产性服务业机构。这也是招生时一个较为周到的考虑,因为总裁班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是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平台,所以一个班除了有制造业也要有一些现代服务业资源。
除了每月一次的集中课堂学习,顺德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还不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和移动课堂参观活动等。学员们在课外的联系更超出了组织方的想像,烧烤、唱K、去同学家聚会,“没想到仅几个月时间就培养起这么深的同学情谊。”“只要我们把平台搭起来,学员们私下的交往更加紧密了。”
是什么让顺商集体重返学堂
第二期总裁班的学员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企业基本上都是十几年的老企业。顺德商人不像江浙商人那样突然抓住一个机会一夜暴富又瞬间倒闭,他们更加务实,很多顺德企业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做起来的,少了些一飞冲天的猛劲儿,却多了些稳健。学员们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可谓身经百战,但听起课来的认真劲足以让象牙塔内的众多学子汗颜。
到底是什么将这些商界精英齐刷刷地拉回到课堂上呢?顺德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权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记得我父亲去世时留给了我两句话,一句话是多读书,另外一句话是广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世界变化这么快,做企业的,不充电怎么行?广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也许朋友会在你最危难的时候帮你,朋友会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父辈那种埋头苦干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今自己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让父辈的企业转型,想转型又迷茫,父辈也不知所措,其实很想说出心中的苦闷,但不知和谁交流这样的事情。”一位从事家具业的年轻老板说出心中的苦闷,他觉得自己很孤独。
总裁班就是为了给顺商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开设的,它直接打破之前松散的企业家培训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可以集中式地开展各类学历非学历的教育。世恒五金塑料制品(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世伟说,公司老板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他以前曾经到大城市的名校参加过各种培训班,听过一些培训课程,由于时间较短,都没有这次这么系统,而且顺商学院将研修班办到了家门口,自己可以工作学习两不误。
顺德宝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保庆已人过中年,但也表达出强烈的求知欲,“参加这个班主要是为了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无论是管理方面的,还是财务和领导力素养等等。本来是想去广州或者上海、北京学的,那些地方太远公司又忙走不开很长时间。”
大自然地板国际运营中心总经理田国生是总裁班的班长,刚从国外考察回来,他道出了参加总裁班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想多认识一些"老马识途"的人,认识一些有经验的业界朋友,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教训。”
的确,目前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学员们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可以优势互补。有的学员会在上课时把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跟同学和老师们交流,希望得到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的资金环境、税收、营销模式和品牌战略等问题是目前老总们最为感兴趣的话题。
从小富即安到小富难安
在改革开放初期,顺商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对简单,“洗脚上田”,仅凭吃苦耐劳就可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经过30多年积累,顺商的规模、品牌达到了一定高度,在转型升级大趋势下,企业管理者需要新的观念来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两度亲临顺德视察。“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顺德时提出的,当时邓小平还勉励顺德“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在此激励下,中国商界形成了“可怕的顺德人”群体,那时候的顺商勇敢激越,勇于开拓敢吃螃蟹,掘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桶金。但随着顺德经济的飞速发展,完成资本积累的顺商们冒险精神反倒有所消退,一度沦为“食利一族”。尤其是跟最近十几年横空出世、动辄抱团出击搅动中国经济的温州商帮相比,顺商显得过于保守了,小富即安、缺乏斗志,错失了许多腾飞时机。
“现在的商机比早几年还要多,但顺德老板却不大感兴趣,商人的冒险精神正在逐渐消失。”顺德民营企业投资商会秘书长李步新对顺商的开创精神表示出担忧。他认为,顺商群体在深层次上缺乏互信的氛围,导致错失了很多抱团出击的机会,有一部分顺德老板才三四十岁就已经退休,将资本用于购买房屋、工厂,然后以收租为生。“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顺德商人的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正在渐渐消失,而一旦有越来越多的人变成"食利阶层",这个城市和资本也会开始腐化,这是需要警惕的。”
李步新还表示:“产业集群之后必然要走向资本集群,然后走出顺德,抢占地盘。”然而纵观目前的发展情况,顺德老板的资本运作虽然谈了许多年,但仍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多以个体为主。“不要说掌握金融"话语权",甚至连顺德资本的概念外界都不一定认同。”
这种精神的缺失最终导致一个并不缺乏金融传统的地区,在迈向资本转型的道路上却步伐缓慢。
可喜的是,许多顺德企业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阵痛之后,痛定思痛,增强了转型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加上多年来形成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内忧外患促使顺商们小富即安、不愿冒险一搏的理念开始转变。因为在现行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加剧,不进则退,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保住生存之地。
佛山市顺德区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友斌,2004年在顺德创办工厂,对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深有体会,“现在中小企业的问题都是一致的,由于竞争严重,导致利润空间太少。像顺德这边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工业制造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我们人力成本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受今年美国主权信用下调和欧债危机等外部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外销萎缩,内需很难补充的形势下,为了维持企业基本运作,只能靠低利润维持生产运作。顺德民间资本基础好,不缺钱,看到什么行业赚钱,几个人一商议,然后投一笔钱,去该行业内找几个人,马上可以开工,这就导致了企业扩张得很快,铺得很开。但是这个扩张全都是粗放式的,然后就是相互竞争,竞争的都是价格而不是质量,往往这种拼成本、拼价格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最终导致几败俱伤。可以说,恰恰是这种资金的优势实际造成了顺德企业的短板,快速复制却没有核心竞争力。”樊友斌认为,现在企业要发展,面临的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困境,爱斯达服饰在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化危机为机遇,通过管理再造工程,优化产品结构,实施精益生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性价比,获得客户的高度信赖,连续三年以70%的速度稳定增长,事实证明,传统模式不可能持续,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发展。
宝洋机械经营的是自主品牌,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但也面临着因产业连锁反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经理马保庆正积极调整公司战略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行业内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是很高的,特别是我们的技术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所以我觉得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一个核心竞争力,"质量",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品牌、经营模式等等。不客气的说,之前我们是从来没有愁过订单的问题,我们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的。但这两个月也开始慢慢有一些存货,有些公司订了设备但是不能提货,或者要推迟提货。因为大经济环境不景气,他们订单也少,所以也没资金提设备,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跟着转变。本来我们主要都是内销的,国外订单不过几十万,今年国外订单已达到两三百万美金。”
不变则无力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不变则意味着随时被同行挤出局,首先要保证生存,在此基础上,“做强做大应该是每个企业家都在考虑的问题”。马保庆表示,“品牌推广,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今天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有一些启发。”
除了这些雄心勃勃的当家人,正在接班过渡期的“第二代”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培养企业接班人的紧迫感
“就顺德而言,在未来的10至15年时间将成为顺德第一代与第二代企业家交接班的高峰期。”在政协顺德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顺德区政协常委、顺德工商联(总商会)会长罗维满曾提交了一份提案,分析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面临着第一代企业家即将退休的问题,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担当起顺德百年大业的第二代企业家。
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上一代顺商,到了21世纪初,许多年龄已过60岁,让20多岁、30岁出头的新一代顺商继承家业,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于是,除了寄希望于第一代企业家的“脱胎换骨”之外,对企业家“更新换代”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如何“弘扬顺商精神,打造百年民企”?新一代顺商如何顺利接班,担起新的使命?这个非常残酷又非常严峻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很多企业家面前。
上一代企业家几乎都是白手起家,通过几十年打拼,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和财富,因此企业家们往往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发展中去。但是要想让企业长足发展,做成“百年老店”,经营固然重要,第二代的接班培养也很重要。
历史变迁巨大,对第二代们来说,复制父辈的成功模式已经不可行。思路越来越开阔的企业家们也逐渐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那就是企业传承并非只有“接班”一条路可走。
顺德区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总结了上一代顺商、第二代顺商进行企业接力的几条路径:一是第二代直接取代父辈在家族企业接班。不少顺商让子女受高等教育,甚至特意送到国外留学,以获得更高更好的教育来应对全球一体化经济。二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少家族企业的子女不愿回家继承家业,这并不代表企业从此就衰亡了,反而企业可以借机分散股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更健康地持续发展。三是企业第二代转行进行自主创业。在一次顺商两代人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上,顺德区总商会副会长、广东伟雄集团董事长林伟雄说:“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敢闯敢输,有社会责任感。希望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记得肩上的社会责任,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和谐创业。”顺德区总商会副会长、华润涂料董事局主席梁俊谦则说:“第二代企业家要打好基础,没有基础,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如何去打基础呢?多学习,多走出去见识,不要怕苦怕累。”
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曾丽接触过许多新生代企业家:对那些20多岁、30多岁的准备接班的企业家子女,老一辈企业家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很多让子女自己在外面闯荡一段时间,回到自己的企业也是从基层做起,了解熟悉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了解企业员工的想法,比如有个老板的儿子,上班就跟工人一样穿着工服、解放鞋,在车间里从事生产,经过这样的锻炼打造后,父母才敢放心将产业交给他。这些年轻的顺二代很多有国外学习的经历,他们懂管理懂英语有文化,只要好好培养,他们可能就是顺德未来经济的主要力量。
当然,也有的老板未必一定要子女继承接管自己的企业。他们也觉得搞制造业太辛苦了,实实在在的打拼,一分一毫地挣利润,不像搞金融的,只要有眼光、有头脑,就可能一本万利。所以他们可能会送孩子去学金融,也可能送孩子学税务或者其他专业,但无论如何,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兴趣。不喜欢做企业的二代企业家们也可找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
正如一些专家说的,企业上市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追求,家族化经营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并不是落后的东西。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里,家族化经营也应有其生存空间。而从顺德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家族化经营也不都是坏的结果。比如万和集团的卢楚其、卢楚隆和卢楚鹏三兄弟,又如大自然的佘氏兄弟,他们都把企业做得很好。这些公司即使是上市,也没有一味地去摆脱家族化背景,只是将股权更加清晰化。当然,顺德也有经营不善的家族企业,但总的来看,问题并不出在模式之上,关键还在于企业家个体。
总之,无论是培养子女还是寻求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以个人的力量来经营企业,这是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