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更高阶的绿色革命:颠覆自己

www.gemag.com.cn 2011-06-22 17:03 网络营销
在这一波绿色浪潮中,每家企业都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然而有的行业却比其他行业转变得更

  在这一波绿色浪潮中,每家企业都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然而有的行业却比其他行业转变得更快。除了能源、汽车等首当其冲的行业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也被出人意料地推到了绿色革命的前台。

  施乐和废弃物管理公司的自我革命 例如施乐公司和废弃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WM)。前者是全球领先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现今的“打印管理服务(Managed Print Services,MPS)”供应商,后者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固体和危险废弃物服务商。目前两家公司都正在开展一些闻所未闻的业务:与客户合作,帮助客户尽量少使用自己公司的传统产品或服务—这些业务并不是小众的产品线,而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根本。

  这一转变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两家企业都正挣扎于其产业的根本性转变。正如废弃物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戴夫·斯坦纳(Dave Steiner)所指出的:“当你的企业被称为废弃物管理公司,而你的客户都在谈论"零废弃物"时,你必须转变商业模式了。”而施乐公司在北美地区的总裁罗素·皮科克(Russell Peacock)表示:“可持续性……是促使施乐公司向服务主导型企业转型的主要推动力。”

  施乐公司常常就如何在文件处理方面节省费用为企业客户提供咨询。据著名的研究咨询公司IDC的数据,“打印管理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77.8亿美元,在这块令人吃惊的大蛋糕中,施乐公司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打印管理服务”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外包,即接手管理客户的打印需求来争夺市场份额。

  很显然,施乐公司是一家依靠销售打印设备、纸张和设备维修服务的企业,因此理论上说,设备、纸张等销售或服务越多,对施乐公司的发展壮大就越有利。然而作为核心理念,施乐公司主张的却是尽可能地减少打印。

  施乐公司曾与许多跨国公司,如陶氏化学开展合作,将后者放置在个人办公室的打印机改为集中摆放,并选用多功能的新打印机予以取代,这样一来,打印机的数量从原先的1.6万台削减到5500台,为陶氏化学公司节省了数千万美元的费用。这类服务同样也能帮助小型企业。施乐公司的高层曾私下跟我谈过一个例子:他们曾帮助纽约市下辖的罗彻斯特市政府,将其办公室的打印机数量从原先的459台削减到168台,让本来预算就很紧张的政府部门在随后5年里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开支。

  以上的改变为客户节省了高达30%的费用,同时对客户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除了降低机器运转所致的能源消耗,大幅削减纸张消耗,还为上游的造纸企业节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废弃物管理公司的故事与施乐类似,但并不局限于成本节省,它还拥有可度量的财务优势。废弃物管理公司在帮助客户减少向垃圾填埋场输送废弃物的同时,将这些废物流转入回收设施,分离出有用的材料来进行再次销售或提供给废物再生能源工厂。这种做法直到最近才实现盈利。

  “废弃物回收流”能够为客户带来收入。与过去需要为倾倒垃圾支付费用相比,如今的废物回收能让客户获得收入,久而久之,客户获得的总收入就会非常可观。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在过去5年中因废弃物回收而获得的额外收入高达25亿美元。此外,废物流还可能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潜在来源。废弃物管理公司的废物再生能源工厂如今所生产的电力足够供应100万户家庭,远远高于全美所有太阳能发电厂所提供的电力。从废弃物服务商到能源企业,这无疑是一项成功的转变。

  “质疑消费模式”的创新 施乐公司和废弃物管理公司并非特例。全球健康卫生护理领域的领导者—金佰利公司(Kimberly Clark Corporation),就向公共和私营部门组织供应纸巾和清洁用品的K-C Professional部门与其客户进行过类似的沟通。客户事后都非常感谢供货合作伙伴帮助他们节省资金。

  施乐公司、废弃物管理公司、金佰利公司等企业,都有意识地同自己的核心业务开展竞争。这一战略所蕴含的智慧在商界中已讨论多年,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佛大学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作为对克里斯滕森所提出的著名术语“颠覆性创新”的理解修正,我将这一由可持续发展推动的创新描述得更另类,即它是一种质疑整个消费模式的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自己挑战自己的现金牛业务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又有什么选择呢?施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厄休拉·伯恩斯(Ursula Burns)在谈及施乐公司的服务企业战略和“固体喷蜡”技术时说:“这些新产品将会蚕食我们既有的产品业务吗?也许会,但如果这些新产品是其他人或企业开发的,情况就会更糟。”

  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帮助客户更少地使用你的产品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这是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但出发点仍在于改进客户服务和深化客户关系。正如废弃物管理公司的斯泰勒(Steiner)所说,“我们正在蚕食着自己的业务,以便更多地回馈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