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浅谈畜禽业的无公害标准化养殖

食品产业网 2009-10-29 14:50 行业分析
--全球猪业论坛暨200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
  -- 全球猪业论坛暨200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要求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畜牧业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对畜产品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达到无公害标准,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同行商讨。

  1 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的定义

  标准化是指对实际与潜在问题做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是指畜禽养殖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畜产品。

  2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政府对畜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非常重视,早在1992年就做 出了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标准,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动物保护”、“饲料安全工程”,并增加经费投入、开展队伍培训,开始了兽药残留检测工作,建成了一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我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起步较晚、基础差、底子薄、层次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宣传力度不够

  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宣传力度尚不够大,没能形成各级官员与人民的共识,特别是非出口和非进入建立“准入制”大中城市畜产品的生产者,更不具备安全生产意识。

  2.2法律法规不完善

  为了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 确保人体健康,针对畜产品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把管理有毒有害残留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并责成农业部负责制定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兽药残留检验方法等工作。经多方努力,近年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发布了47种畜产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27种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 19种兽药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 39种兽药及其它化学物质在畜产品中残留检测方法。1998 年初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11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官方取样程序》通知。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首先,上面所提到的法律、法规大多是以部门(起草)立法,这带来很多弊端,如食品卫生法是卫生部起草的立法,就没有涉及兽药残留问题;其次,法与法之间不衔接,有的与国际组织有关规定和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不接轨,如《食品卫生法》和《动物防疫法》中都规定屠宰和加工部门的企业兽医人员自检,这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不接轨。

  2.3 技术标准不配套

  我国畜产品无公害养殖的标准体系建设,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里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以后,已在畜禽产品、动物疫病、动物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饲料等多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质量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共制定上述相关标准2000多个,其中一些标准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但这些标准中只有较少涉及到质量安全,而且标准本身质量不高,对进口国针对性不强,无法与国际接轨。我国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目前只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单兵作战,相关行业、领域之间的标准互相衔接得不够,没有从整个食物链的角度对各类畜产品进行系列标准化工作。

  2.4 检测体系不完备

  我国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起步较晚。80年代以前,我国的畜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提高产量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技术要求不高,仅限于常规检测。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畜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家开始重视畜产品的检测,但主要以微生物等常规检测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集约化及产业化的发展,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畜产品安全问题开始纳入日程,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工作有所加强。但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设备落后、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不少残留检测项目尚难开展,与实际需要极不适应。目前,对畜产品的兽药残留及饲料等质量的检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价阶段,缺乏用于检 测的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特别是基层检验设备不足,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5 认证体系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畜产品认证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质量认证是国际上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的通行做法,缺乏认证体系的弊端直接表现在养殖业生产管理不规范、 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 出现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优质不能优价,不利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而畜产品的注水、 使用有毒有害化学添加剂、人工色素、掺假等现象在我国较严重,一直没能有效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其它畜产品行业同样存在,而且非常普遍。

  3 畜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畜禽无公害养殖形势不容乐观,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很严重,经过产地认证的畜产品无公害基地还不足5%,实行无公害标识上市销售的动物性食品更是微乎其微。造成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经济、社会和监督管理四个方面。

  3.1 技术原因

  多数养殖户对无公害动物性食品的环境要求、防疫条件、兽药饲料合理使用等环节还不甚了解,技术水平差。例如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过程中不按说明书用量而滥用抗菌素;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导致兽药残留;在动物饲养、运输等环节中接触或食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等,引起化学物质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3.2 经济原因

  养殖户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目的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动物性食品内在质量很难在价格上充分体现,导致养殖户常常忽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而追求外在的感官和数量,以此获得经济效益。例如为了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 提高饲料报酬率和经济效益,在饲料中非法添加激素类的饲料添加剂,导致富集性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