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06-15 14:35 行业分析
昨天(2011年6月13日),一封长达万字、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

  昨天(2011年6月13日),一封长达万字、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署名举报信在网络上出现。举报信列举具体事例直指伊利现任董事长潘刚等高层非法敛财,称举报材料将在全国十大网络论坛同时发帖,并将复印上千份递交给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级新闻媒体。

  举报人自称名叫张三林,曾为伊利原董事长助理。记者了解到,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出事(挪用公款)前的董事长助理的确名叫张三林。在此前一篇关于郑俊怀的媒体报道里,张三林自称在郑俊怀接受调查的翌日就被伊利扫地出门。不过,记者昨天未能与张三林取得联系,举报信是否出自其手、内容是否属实,尚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网络上关于举报信的帖子有很多已被删除。

  举报要点

  公司巨损高管身家暴涨

  举报信称,年报显示,伊利股份2008年巨亏19.5亿元,加上2007年亏损的3.7亿元,合计亏损达23.2亿元,把伊利集团1993年到2005年的积累全部亏掉。股东权益仅剩25亿元(包括无形资产2.2亿元),远不够伊利股份从1996年至2007年从资本市场5次融资的总数。同时,伊利33名高管却拥有高达6000多万股的所谓激励股权,其中仅董事长潘刚一人就持有2300万股伊利股票,按2010年12月25日的市值计算总额高达16亿余元。而从2005年至今,持有伊利股份的广大股民没拿到过一分钱的分红。

  举报信称,虽然伊利2009年勉强实现盈利,但和蒙牛乳业对比,在销售收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伊利的净利润比蒙牛低了近一半,“我们不禁要问:伊利的利润都到哪里去了?”

  “这些利润的相当部分都变着戏法似的进入了潘刚等高管及其亲属们的腰包。潘刚任伊利董事长5年来,个人财富最少达到20多亿元,成为中国乳业巨富第一人。而伊利公司在这5年中已经亏掉了24亿元。”举报信以罗列“六宗罪”的方式,直指伊利现任董事长潘刚“采用侵吞、窃取、骗取、受贿等非法手段,占有国家和人民财产”,并列举了潘刚以权钱交易笼络各种关系,寻求保护伞的事例。

  伊利回应

  纯属捏造公司已报案

  昨天下午,就网络举报一事,伊利发布声明称:从6月12日下午3时左右开始,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的诽谤信。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续事态进展伊利集团也将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

  昨晚,伊利方面进一步表示,呼和浩特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在接到伊利报案后,已于昨晚7时正式立案。

  伊利有关人士昨天还对举报信作者的身份提出质疑:“公司从来没有 董事长助理 这么一个职务”。

  市场反应

  股票封死跌停板

  昨天是伊利股份十送十除权的关键时刻,却出现上述网络举报。当天伊利股份一度被打到涨停价19.9元,但随后便大幅下跌,10点半左右,更被封住跌停,报16.28元。截至收盘,封单仍高达近123925万手。

  全天成交量463814手,成交金额高达7.6亿元,换手率为2.92%,单日成交量创下历史高位。

  根据财汇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共有58只基金持有伊利股份,其中,嘉实研究精选(070013,基金吧)、基金普惠等基金持仓金额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居前。

  走势分析

  对长远发展不造成影响

  “由于恐慌性抛盘未完全释放,短期股价恐进一步下挫”,分析师孙旭东认为,伊利股价短暂下挫不会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孙旭东表示,综合来看,此事件不是伊利股价巨量跌停的根本原因,只是导火索。首先,目前大势较弱,而伊利股份历经两年牛市之后,股价处于高位,有回调需要;其次,公司上月底公布了再融资计划,巨额融资将投建五大项目,两年后才能产生效益,将明显摊薄每股收益。融资计划也彰显了伊利遭遇资金瓶颈的窘境,缺乏资金支撑,大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影响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并且募投项目本身充满不确定性,此次事件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但长远来看,募投项目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公司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孙旭东表示,此事件毕竟不同于三聚氰胺,短期不会对公司产品及市场形成实质冲击,且公司综合治理结构尚算完善,管理层正力促减小该事件的负面影响,股价短暂下挫不会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专家说法

  谨防越描越黑

  “任何事情无风不起浪,张三林掌握了这么多资料,肯定做了充分调查”,中国乳业知名专家王丁棉昨天这样表示:“张三林这个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乳业人士都认识他,伊利质疑其身份,很显然是越描越黑。”王丁棉甚至还称:“张三林现在还在世,并不是死无对证,伊利这样说法只能是公关的失误”。

  “一个离开伊利多年的老头直到今天还写这样的举报信,我们也无法确定其反映的问题100%属实,但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这些事情其实多年前就在业内传开”,王丁棉说,最起码伊利高层的这些行为值得怀疑,需要调查。

  “这件事情,一方面是考验潘刚的个人公关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看相关方面处理此事情的态度”,王丁棉表示,其实伊利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对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才是个大问题。

  伊利公开信

  能够勇敢面对恶意攻击

  昨天晚上9点多钟,伊利再次给记者发来《伊利人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指责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集团的诽谤信,妄图破坏伊利集团正常的经营。以下是公开信原文:

  6月12日,对伊利集团的恶意攻击再现。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集团的诽谤信,妄图破坏伊利集团正常的经营。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遭受“深海鱼油诽谤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伊利集团公布取得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诽谤攻击发生在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整治网络环境的情况下。

  我们伊利的每一位员工在愤慨之余,更多的是痛心。

  事实上,伊利集团从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厂发展到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遭受了太多的风雨雷电,每一步我们都迈得异常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