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央对四川土地政策的及时调整,也相当关键

环球企业家 2011-05-12 13:10 网络营销
都江堰市村镇建设局张习平科长告诉记者,严峻的震后安居形势,促使中央放宽各种政策限制,其最大的一个政
  都江堰市村镇建设局张习平科长告诉记者,严峻的震后安居形势,促使中央放宽各种政策限制,其最大的一个政策就是集体土地的使用,令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成都市城乡统筹得以提速。

  一个背景是,汶川地震后短期流民压力空前严峻,仅四川省城乡就有近500万套房屋受损,上千万民众无家可归;在8月初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完成千万民众过渡住房安置任务,成了死命令。

  张习平披露,震后两个月,都江堰仅1/10人口住进过渡板房,17万人混居帐篷,时值盛夏,篷内高达40摄氏度,一些群众扛不住。

  为此,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决战八一”,储备的几千亩地全部用来建板房,终于在7月30日前建成板房99797间,解决了“帐篷危机”。

  然而,板房毕竟只是过渡安置。由于板房安置已几乎用尽储备用地,为了建造永久性安置点,政府不得不另拆几千亩地,为此中央紧急投放特殊土地指标。

  此外,国土部门的耕地政策,也及时调整。

  据了解,地震导致重灾区耕地灭失17.76万亩,占震前耕地总数的1.15%。震后汶川、理县、北川县耕地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0.01%、12.66%、12.00%。为免上千万农民沦为流民,震后30天,国土资源部紧急出台“119号文件”,同意四川“启动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殊供地政策”。

  随后国务院出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定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实行划拨供地、降低地价等特殊政策。

  在这些政策背景下,此前被认为超前的土地改革试点,也因此加速度推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很欣慰,他呼吁多年的“以确权为核心”的集体土地改革试点在四川获得转机。

  所谓集体用地确权,就是把土地转让权还给农民,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地同价”。获得资产处分权的农民,从而有了分享城市化进程的权利,进而配合村庄自治,最终形成农民主动性参与经济的内生力量。

  “土地确权,让农民成为高价值生产资料供应方,产生了一个意料不到的跨域连锁。”萧少秋说。

  都江堰市鹤鸣村村长余跃也表示,“农民最值钱的财产,就是土地”。而在当时情况下,政府不可能无所不包,要恢复数千万灾民的正常生活,只有自救一条路,而农民自救别无他图,唯一手段就是通过确权,让土地值钱,给农民与市场合作的机会,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工作问题。

  而由于农村土地盘活后,加之放宽的金融信贷政策,使得省际对口支援工程,也插上了翅膀。相关省市自发启动“结对子”的长效合作机制,设立了产业集聚区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合作新建了一批省际灾区产业园区,在当地打造了产业集群和专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