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酿酒科技展带人穿越时空隧道
“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而醇甜,入喉则生津,酒足则神爽”。这就是千年古法烧锅酒、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的旗帜之一――刘伶醉。近日,刘伶醉在京展示其酿酒技艺,观众惊呼,这个展台简直成为中国酿酒科技的时空穿越,徐水酿酒千年历史中的科技演变尽收眼底。
古遂徐水,位于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人文历史悠久。徐水南庄头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徐水就有人类开始从事农耕、畜牧的文明历史。此外,徐水气候宜人、水质奇特、物产丰富,酿酒条件得天独厚,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酿酒传人,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
据史书《资治通鉴》记载,早在5000多年以前,轩辕黄帝战蚩尤于涿鹿,得胜之时,因徐水有佳酿,在这里大宴各部落首领。1700多年前,晋朝名士刘伶醉酒三年方醒的传说,更使“刘伶醉”酒名扬天下。走进刘伶醉老厂,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刘伶和张华把酒言欢的石刻雕像。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最喜欢饮酒的一个,后人将他尊为“醉仙”;张华则是汉高祖刘邦的著名谋士张良的后代,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说起刘伶醉的历史,老领导李仲生如数家珍,他讲起石刻雕像的故事,刘伶当年从沛国(今安徽宿县)驾鹿车千里迢迢来徐水寻友,看望赋闲在家的张华。为了品尝各地美酒,刘伶在车上放了一个大酒桶,一边赶路一边喝酒,尝遍了沿路的好酒。行至徐水,好友张华以徐水美酒款待,刘伶饮后倍加赞赏,觉得沿路的美酒均不及徐水,于是刘伶便将自己的余生留在了徐水。据《徐水县碑志》载,刘伶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并乘兴著诗。诗中道:“捧瓮承槽,衔怀漱醪”,“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刘伶死后葬于徐水,其墓至今尚存,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据清末《徐水县新志》载:“造酒厂俗名烧锅”。刘伶醉古烧锅地处瀑河东侧,安肃古城(今徐水县城)南门里侧,古称南门里烧锅。现位于刘伶醉酒厂一车间东厂厂房内。遗址由两排共16个发酵池和青砖水井组成,南北长28.8米,东西宽17.7米,总面积509.8平方米。作为刘伶醉老厂的前身,古烧锅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1948年徐水解放后,政府首先接管了古烧锅,当时的规模很小,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985年的时候,刘伶醉酒厂作为河北省重点白酒生产基地建立了新厂区。曾偶然尝到过徐水美酒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对美酒难以忘怀,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签署成功,在当年9月29日的晚宴上,田中角荣点名要饮徐水美酒,周恩来总理便用刘伶醉招待了田中角荣,受到极高评价。此外,我国领导人也曾多次用刘伶醉酒招待外宾,为我国与友邦交往锦上添花。
据介绍,刘伶醉烧锅源于东汉时期,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刘伶醉”更是河北省唯一一个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食品文化遗产于一身的白酒品牌,徐水因此而成为中国蒸馏白酒发源地之一。“刘伶醉”之所以闻名,与它的特殊制作工艺有关。它选用本地产的优质高粱、大麦、小麦、大米、小米、糯米、玉米、豌豆、绿豆等9种粮食为原料,取太行山下古流瀑河畔的甘泉井水,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酿造,又以刘伶墓所在地特有的芳香泥土封窖,经过发酵陈酿而成,完全是纯手工原生态作业。走进酿造车间,酒香扑面而来,只见工人将混合后的“9粮”一铲一铲地倒入一米多见方的大石锅中,上紧木质锅盖,开始催熟。等腾腾的热气儿伴着粮食的香味四溢出来时,把催熟的粮食去凉,加曲,然后入窖池发酵。据介绍,经过45天至60天发酵后,“九粮”要放入蒸锅进行缓火蒸馏。之后再经过量质摘酒、分级贮存、最后调制成刘伶醉不同的酒品。
刘伶醉历史文化悠久,至今使用着一座完整的宋金时期(公元1126年)古烧锅遗址。遗址中的“润泉涌烧锅遗址”等16个古发酵池已有近900年连续使用的历史。这些古发酵池既是生产设施,又是历史文物。经文物专家鉴定,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历史最早且从未间断使用的发酵池群。众所周知,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而这些用于发酵的窖池由于中间一直没有断档,因此里面富集酿酒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正是刘伶醉酿酒的“法宝”。刘伶醉有文化底蕴,酒好,口碑也好,地下酒窖的藏酒景象也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曾走进刘伶醉集团3000平方米的地下库房,立即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这里,随处可见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使用的原浆大酒缸。1948年以来的白酒依然在藤条、木头等制成的“酒海”里保存,这些都是刘伶醉岁月沧桑的见证。白酒界多位专家称,按照现在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刘伶醉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原生态酿酒基地。
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上,西距太行山15公里,东距白洋淀35公里,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瀑河河水穿厂而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这里水质甘美,物产丰富,为酿酒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徐水历史悠久,地处南北要塞。西依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上古为幽冀之地,素有“燕赵旧分界,宋辽古战场”之说。明清时即为畿辅之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沿革甚多。在辖区内考古发掘中屡有和饮酒有关的器物出现,有“北国酒乡”之称。据《徐水新志》载: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黄帝轩袁诛蚩尤于涿鹿,合符于釜山,摆酒宴请各诸侯,庆贺胜利。《资治通鉴》亦注明为武遂釜山,即今徐水的釜山。至今釜山之阳轩辕台犹存,历代文人墨客过往无不上山瞻仰,赋诗留念。
1948年,徐水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刘伶醉烧锅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徐水刘伶醉制酒厂,文革期间更名为保定地区徐水制酒厂,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点名要喝刘伶醉酒,周恩来总理用刘伶醉酒接待田中首相,并更名为徐水县刘伶醉酒厂,从此掀开了徐水酿酒史上崭新的一页。
1998年7月,在酒厂东厂区第一生产车间技术改造工程中,发现了一些瓷片,立即通知县文物部门,并由文物部门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古勘探、发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瓷器遗物和古井遗迹,经河北省文物专家组对出土的瓷片、瓷器和古井进行鉴定,特别是位于酒厂车间内的古发酵池,保存情况良好且一直在连续使用, 2001年2月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研究华北地区乃至我国白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可以说刘伶醉烧锅遗址是中国蒸馏酒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5月2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
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至今仍保存使用着明末时期木制储酒箱,清花大水缸,酒娄等。特别是第一储酒车间的木制储酒箱,多达百余个,在昏黄灯光的映射下,一直延伸到酒窖深处,人沿着它们向前走,就象进入了时间隧道,让人不由不深深品位着历史的久远与沧桑。
200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刘伶醉古酿酒池及其附近环境中取样定向分离细菌,共分离到18株片球菌(其中4个已知种), 16株乳杆菌(其中2个已知种)。有两株片球菌与目前全世界所报道的8种不同,可能是新发现的新种,还有两株乳杆菌,也可能是新发现的新种对研究我国蒸馏白酒的发酵酿造工艺具有重大意义。